12
-
每日灵修默想
00:00/03:23
今日读经:民7-8;代下34;路19
灵修文:
门12我现在打发他亲自回你那里去,他是我心上的人。
保罗虽然有意将阿尼西母留在自己身旁,一方面是可以保护他,另一方面也是因自己确实需要有人照顾。保罗当时被囚禁在罗马,住在自己租的房子里;并且,可以自由地接待来探望的人们(参徒二八30-31)。再则,他虽然被囚禁,福音并没有被囚禁。所以,那些看守他的人也因为他就得到了福音的益处(参腓一12-14)。所以说,这个囚犯其实很忙。他不但需要有属灵同工帮助他一起完成福音的使命,还需要有人在生活上的照料他。因此,保罗若留下阿尼西母来照料自己,也是合情合理。只是,保罗不愿这样做。在后方保罗给出的理由是,不希望在腓利门未做出甘心乐意的决定之前,不愿意这样做。当然,这里面其实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阿尼西母和腓利门如果没有真正的彼此和好,他们的服事就都有缺口。尤其是阿尼西母,他应当回去尽自己的本分(亨利,13),就是向主悔改,向腓利门认错。穆尔提醒信徒,保罗的表述说明不是阿尼西母不愿回去,或感到焦虑而不敢回去,这位基督徒实际上已在基督里得了勇气,愿意回去面对所有的问题;所以,他不但回去,更是做了自己的信使(穆尔,640-2)。
服事主看起来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因为我们的主并不像地上的老板那样苛刻。就是妓女揦合、乞丐拉撒路、反叛者扫罗,在他们归正的时候,也都蒙主所悦纳。只是,服事主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或无要求。圣经明确告诉我们,要成为主的器皿就必须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参提后二21)。再则,我们从耶和华神要求亚伯拉罕走三天的路程,到摩利亚山去奉献以撒(参创二二1-2),并五经中关于服事的经文启示等,便可以知道神对服事者其实有严格的要求。只是,神的要求不像人的要求,他乃是以人的内心作为判断,而人却只是从人的外貌作为判断(参撒上十六7)。所以,腓利门和阿尼西母如果没有真正和好,那么他们的心便仍然被捆绑,他们的服事便有了破口。
保罗差遣阿尼西母回去见腓利门,很可能这封信就是阿尼西母亲自交到腓利门手上(冯荫坤,903-4;穆尔,640-2)。显然,保罗是希望藉着福音的大能,让这位主所爱的腓利门从愤怒的捆锁中得到释放;自然,也是让基督徒阿尼西母从恐惧中得到安慰。福音本就是如此的美好。
请注意,本节经文告诉我们,保罗现在要打发阿尼西母亲自回到腓利门身旁。这件事很有意思,一般上如果有人愿意作保,都是先行沟通,在取得对方的愿意饶恕的凭据之后才让犯错的人前往和解。然而,保罗并没有这么做。保罗乃是让阿尼西母亲自拿着自己的信件,回到腓利门身旁。当然,阿尼西母不是一个人从罗马启程回到腓利门那里,同是歌罗西信徒的推基古是阿尼西母的同伴(参西四7-9);一路上,推基古或许会带给阿尼西母许多鼓励,激励着他的信心和勇气(冯荫坤,909)。只是,保罗并没有要求推基古先去求得腓利门对阿尼西母的饶恕,而是直接让阿尼西母去面对腓利门。这个做法是勇敢的,但并不是冒险的。之所以说是勇敢的,是因为腓利门完全可以不接受保罗的请求,从而以当时罗马社会法律的方式对待阿尼西母(冯荫坤,907-9)。之所以说不是冒险的,是因为:第一,保罗在基督里对腓利门和歌罗西教会的信任;他相信腓利门和歌罗西教会众人必顺服真理,必愿意饶恕。显然,一个真正有生命的人,因他从神获得了饶恕,必然愿意、也必须愿意饶恕人。第二,这也是警告所有的真信徒,当然也包括阿尼西母,若在生活中有了什么瑕疵,必须靠主勇敢的去面对,而不是逃避。事实上,信徒生命中的许多严重的问题,都是因逃避而造成。家庭是这样,教会也是这样。有一对小夫妻,在一次争吵之后,男生选择离家出走,且一走就是一年多。后来,他们便离婚了。本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主要是因双方都选择逃避,结果让那个小问题演变成了大问题。教会里面的事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信徒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个追求成圣的人应尽的本分,也是蒙神喜悦的信德。
本处保罗特别说阿尼西母是他「心上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在上文已对腓利门和歌罗西教会有一个基本判断,大致可以确定他们在属灵上确实比较成熟。所以,保罗说这句话的目的应该不是一种有意胁迫腓利门,给他压力。这样的理解肯定不符合上文的论述,因为保罗本来就是以朋友的身份来恳求腓利门。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第一,这里「心上的人」表达了保罗对阿尼西母的爱。从原文的句式上来看,保罗几乎是说:现在我把我的心交给你(冯荫坤,905-6)。保罗似乎在告诉腓利门,将阿尼西母送回去是保罗的损失,他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心」(σπλάγχνον),原文是内脏,身体的一个部分)送给了腓利门(冯荫坤,906-7)。穆尔认为,这说明了阿尼西母不仅是保罗属灵的儿子,更是保罗亲爱的朋友、亲密的同伴(穆尔,643-4)。
保罗总是看待信徒如自己的儿女,深爱着他们的灵魂和他们生活的点滴。使徒的这份胸怀,真应该是我辈服事人员的楷模。太多时候,我们虽然努力服事,但可能只是出于责任,而非深爱。如果我们失去了爱,我们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益处呢(参林前十三1-3)?求主保守我们的心怀意念,让我们在主的爱中竭力去爱!
第二,这句话也表达了保罗对这件事的关切。请注意,保罗关切的内容不只是阿尼西母和腓利门,乃是整个事件。这事的神学原则是什么呢?首先,是信徒成圣生活中的饶恕的操练,这是一个属灵的美德,更是真信徒的必修课(参太六14-15)。因此,保罗对此表示高度关切。其次,腓利门与阿尼西母这件事,就是教会的社会关怀的典型。我们可以通过与本书同时写成的歌罗西书第三章22节到四章1节看到,保罗期待仆人和主人的关系,在基督里有全新的改变。虽然,保罗没有要求教会做出社会性的革新(至于为何没有要求,具体缘由可以参考我的以弗所书默想的第六章1-4节),但其教导就是后来社会在这方面革新的主要依据。保罗特别告诉歌罗西教会,奴隶主们当始终牢记,自己在天上的主宰面前,也只是一个仆人,因此当公公平平的待仆人(四1)。在奴隶制度这个话题,马唐纳的表达很值得我们深思:保罗好像没有谴责或禁止这奴隶制度,但当保罗将阿尼西母送回去的时候,他已经用行动谴责和禁止了这制度(马唐纳,1125-6)。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过犯,得罪了神也得罪了人,你是否愿意在向神悔改的同时也向人认错,并负起责任来呢?你对教会众肢体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是你心上的人吗?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