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
-
每日灵修默想
00:00/03:23
今日读经:民11-12;代下36;路21
灵修文:
门一15-16他暂时离开你,或者是叫你永远得着他,不再是奴仆,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在我实在是如此,何况在你呢!这也不拘是按肉体说,是按主说。
这是保罗为阿尼西母求情的第二个部分,这两节经文主要为了表述,腓利门该如何对待阿尼西母。我们必须清楚,本段仍然不是命令,而是一个完整的请求。保罗请求腓利门,以在基督里的态度接纳阿尼西母。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关键在于「不再是奴仆……是亲爱的兄弟。」不论是按肉体说,还是按主说,都应当是如此。这是身份上的改变,且是根基于基督的改变。所以,阿尼西母暂时的离开,不应当成为关注的焦点,尽管这可能是腓利门的痛(穆尔,655);正确的关注点应当在于如何于基督里得回这个人,且是永远的得着他。
论到「暂时离开」(ἐχωρίσθη πρὸς ὥραν),这个短语的基本含义是「被分开一小段时间」。请注意,这里的「分开」是被动词。我们至少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其一,这是从腓利门的角度来表述,因腓利门实际上并不愿意失去这个仆人。对于腓利门来说,这是完全被动的,而且对他的利益是有损的。其二,这里似乎暗示了有第三者的力量介入其中,也就是神的力量(哈罗德,362;穆尔,654-6;NIVAC,374),正如约瑟被卖的故事一样(参创五十20;赖特,188-9;陆彼得,123-4)。所以,Ralph Martin认为,「此处的被动语态隐含神的受参与其中,意即阿尼西母的逃走含有神的美意,这样的被动语态在希腊文称为『出于神的被动语态』(divine passive)。(活泉,471)」我们应当知道,这里的第二个解释非常重要。很多时候,神会以用一个我们完全不能理解的方式,成就他的美意。正如保罗所言,万事都互相效力,目标在于使属神的人得着益处(参罗八28;马唐纳,1126)。因此,这个分开只是暂时的,而非长久的。这一切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永远得着他」。
「永远得着他」(αἰώνιον αὐτὸν ἀπέχῃς),这个短语的含义应是「永远得回他」。即是说,阿尼西母暂时的离开对于腓利门来说并不是损失,而是真正的收获。原来,腓利门在之前只是暂时得着阿尼西母,也就是在肉身之内得着这个仆人。现在,神成就了荣耀的救恩在阿尼西母的生命中,特为让腓利门永远的得着这个年轻人,就是在属灵层面上永远得着他(赖特,189)。当然,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对这个短语进行理解。在希腊原文中,得着(ἀπέχῃς)一词是假设语气,基本含义是「也许完全得到」或「也许全部得着」。可见,是否能永远得着阿尼西母,这不取决于阿尼西母,而是取决于腓利门。对于保罗来说,阿尼西母已经得着了基督,他已经有永恒的生命。腓利门在阿尼西母属灵生命上的参与,是腓利门自身的决定使然,而非必然。换言之,阿尼西母藉着保罗得到了生命,如今腓利门是否愿意在福音中接纳这个青年人,从而让自己有份于祝福这个年轻的生命,是关键所在。如果腓利门愿意,当然就在阿尼西母的属灵生命的祝福上有份,就必在基督里永远得着阿尼西母。反之,如果腓利门计较地上的得失,不愿祝福这个被主得着的年轻生命,他便是无份与阿尼西母的属灵生命了。再则,腓利门当然需要接纳阿尼西母,这本是腓利门的信德应有的果子。
既然如此,腓利门与阿尼西母的关系因着基督的救恩,要发生质的改变。无论从歌罗西书,还是从以弗所书,在论述主人与仆人的关系的时候,保罗都没有教导让仆人的身份在法律意义上被改变。相反,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强调个人以什么身份蒙召,就当保持那样的身份服事(参林前七17-24);但特别强调仆人们在属灵上已经得了自由(v22)。因此,保罗在本处强调腓利门将得到的不是一个仆人,乃是高过奴仆,是亲爱的兄弟,这句话不能简单的从社会含义理解。我们可以确定,在法律意义上,阿尼西母作为腓利门的仆人是没有发生改变的(冯荫坤,933);至少保罗无权让其发生改变,除非腓利门放弃自己的权利才行。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其实,应当从救恩神学的视角来理解。即是说,当阿尼西母在基督里得到重生之后,阿尼西母与腓利门在属灵的本质上乃是亲爱的弟兄。只是,从行文观察,腓利门仍然是阿尼西母肉身的主人,这种身份本身并没有被要求改变。也正是因为保罗没有要求对这层身份作出调整,所以他才以恳求的方式,求腓利门饶恕阿尼西母。
那么,这种内在生命的质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后面的句子给出了解释:不拘是按肉体说,还是按主说。这里最重要的当然是「按主说」。这个全新的关系是由于所信仰的主耶稣所产生。即是说,由于腓利门和阿尼西母都是保罗从基督得着了属灵的生命,所以他们按肉体说,因着保罗成为兄弟;按主说,他们在基督里成为一个完整的生命共同体。两人同有一位天父,这是不争的事实(亨利,14)。在这生命共同体里面,信徒被要求要彼此相爱,而非彼此奴役。对于腓利门来说如今与阿尼西母有双重的关系,不仅是他肉身关系上的仆人,更是属灵关系上的弟兄(活泉,472;冯荫坤,930-2)。
保罗清楚向腓利门表示,由于基督的缘故,阿尼西母成为了保罗亲爱的兄弟,正如腓利门因着基督而成为保罗的兄弟是一样的。因此,保罗强调腓利门要接受阿尼西母,正如接受保罗作为他的兄弟一样。在这个论证的过程中,有一个翻译很值得我们关切,就是「更何况」。这个表达方式是很有意思的,「Lightfoot称此为『真诚而热烈的悖理』( enthusiastic illogicality)表达法,亦即在文法上看似不合逻辑,但却表达了真挚而热烈的情感。(活泉,472)」对于腓利门来说,他得回的不仅是一个「兄弟」,更是有一个「亲爱的兄弟」。保罗这样表示,就是为了让腓利门知道,在基督里他们二人都是保罗的孩子,所以他们理当是一对好兄弟(赖特,189-90;穆尔,659);意思是指「深切地爱着的基督徒弟兄」(冯国泰,141)。
那么,你的生命以什么为考量的标准?你是否每日都被主的话所引领?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