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

作者: 李牧师 【 原创 】 2024-04-08
00:00/03:23

今日读经:王下9-10;诗23;加1

 

灵修文:

该一9你们盼望多得,所得的却少;你们收到家中,我就吹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殿荒凉,你们各人却顾(“顾”原文作“奔”)自己的房屋。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

 

在这里,耶和华神将第6节已经呈现过的内容再次向百姓说明,并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告诉他们问题的根源之所在。原来,当时的以色列人因为不敬畏神,所以经历到处处事与愿违,时时惊险不断。他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当我们努力做工的时候,当然是希望多得。这样的期待哈该时候的以色列人也有。这本来就是正常的期待,但是他们却一直得不着。这种得不着是让人抓狂的,无论是古今中外都是如此。在佛教的众多苦难学说中,有一种苦叫「求而不得苦」。佛教从社会观察发现一件事情,就是在普罗大众中,普遍的存在求不得的现象。在爱情中,往往有爱而不得;在事业上,往往有锲而不得;在学业上,同样有学而不得等。所以,佛教将这个归纳为求而不得苦。若单纯从人类社会的反省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归纳是很精辟的。然而,人生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通过今日的选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日的以色列人之所以播种却无收成,是因为他们收了神的咒诅。所以,哪怕他们已经收到自己的家中,也被风吹去了。即是说,他们不仅不能有良好的收入,更是受不住那微薄的收入。这完全不是人生的无奈,而是因为他们落在罪中受了神的管教。神期待他们通过这个日常生活的事实,反省自己的灵性问题。也就是前面提到两次的「要省察自己的行为」。

真信徒必须清楚,当生活经历困境,很有可能是灵性正经历低潮。所以,生活经历往往是灵性光景的外显。是的,灵性光景是隐性的,我们很难发现它,甚至说是无法发现它。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灵性的光景呢?当然是通过显性的东西,也就是我们的行为。有些人错误的以为,人的行为不重要。我们知道,人的行为在人的得救上没有任何的参与,因为得救本是因着神的恩典,藉着爱子耶稣基督成就的。但是,对于一位已经重生得救了的信徒而言,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信徒的行为乃是他信德的表现,也就是内在信仰的外在表现。如果一个人说自己已经信了耶稣,但是行为却没有发生改变,那么他就是仍然在黑暗中行走的。如果他信耶稣,仍然在黑暗中行,就表示他是说谎的,是假信,不是真信。一个真信徒,因着生命的归正,生活行为一定带来归正。依照这个逻辑,一个人真信徒一旦在信仰上有所偏差,灵性中有所软弱,那么他的行为也必然带来可见的偏差。这种偏差是两个方面的:第一,由于他与神关系上的疏远,导致他没有能力在生活中继续发光;正如摩西脸上的光荣,离开耶和华的时间长了,也就暗淡了。第二,由于他灵性上与神关系的疏远,导致神在他的生活中出手管教他,为要带领他悔改归正。因此,当一个人省察自己的生活行为,就不难发现问题的所在了。

哈该先知提醒以色列人,他们当时不管不顾的去为自己的房子忙碌,却忘记了神的殿仍然荒凉。他们的这种行为,已经实质上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偏离了属灵的正路。所以神藉着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收入来管教他们,特为要让他们知道,必须向神归正。当一个人不顾念神的家,他必定贪爱世界。一个贪爱世界的人,就无法过得胜的生活。所以,神要挪去他所贪爱的,特为建立他所需要去爱——就是神和神的国。

所以,亲爱的你是否从日常生活省察中发现自己的亏欠,并重新得力呢?那么,你有没有每日顾念神的家呢?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