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3 圣洁中的公义原则

作者: 张传道 【 原创 】 2025-09-03
音频
00:00/03:23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4-6 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 神的外邦人。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正如我预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

 

保罗在提醒信徒「圣洁是神的旨意」之后,再一次把焦点放在性这个话题上,不过也引入了一个新的思考——公义。在当时的希腊罗马文化中,淫乱几乎是被当作理所当然的生活方式,但保罗将「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与「不要越分欺负弟兄」并列,提醒信徒对于圣洁和公义的追求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若放纵情欲,便是轻看神的呼召;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中若欺压弟兄,也同样是违背圣洁的呼召。因此,今日这段经文为我们揭示了成圣的另一个层面,圣洁不仅是个人属灵的体验,更是公义的实践。甚至保罗还将「不义」描述为我们将来在神面前面对审判的罪名。

要你们各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 神的外邦人:保罗在此强调,信徒必须学习如何以「圣洁、尊贵」来保守自己,不要再像外邦人那样任凭情欲支配。这里的重点在于,这是每一个走在成圣道路上信徒的责任,「各人要晓得」表明成圣不是独属于某一个特定的群体;其次,物质身体同样是神所赐、应当分别为圣的器皿,因此必须以尊贵的态度对待;最后,保罗用「不认识神的外邦人」作对比,提醒信徒的生活方式应当因认识神而有所不同。换句话说,信徒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正显明他们是否真正认识神。

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在上一节经文中,保罗用了一个相对比较负面的行动「远避淫行」来表达信徒对于圣洁的追求。可是保罗并不满足于信徒在试探中只是「逃避」,他更愿意看到信徒能主动的面对圣洁的挑战。因此,这一节经文中他要求信徒「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冯荫坤指出这个子句的翻译可以直译为「在圣洁和尊贵中拥有自己的器皿」。这里的「守」并非指单纯被动的防御,而是指主动的在圣洁与尊贵的范畴下拥有(管理)自己的身体。另外,关于「器皿」的理解,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解释。其一,有学者认为这是指「男人的妻子」,强调婚姻中当以圣洁与尊贵相待,彼此忠贞、彼此尊重。例如,吕振中译本直接将此译作「妻子」,突显婚姻关系的层面。其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这是指「男人自己的身体」,呼吁信徒当以圣洁与尊贵来约束私欲,操练节制。事实上,这两种理解并不矛盾。若结合保罗整体的劝勉来看,他既可能在提醒信徒不可滥用自己的身体,也可能在强调不可轻贱妻子的身体。换言之,信徒无论在个人生命与婚姻关系上,都当以圣洁与尊贵为原则,避免任何亵渎与轻慢。Robertson进一步指出「圣洁」指向的是成圣的状态,即生命被分别归于神,不再受情欲的奴役;而「尊贵」则意味着可敬、合乎尊荣的状态。保罗如此的表达,正是要信徒在神面前被分别为圣,在人面前活出尊荣的见证,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的。由此可见,保罗的教导并不仅仅停留在「不可奸淫」的诫命,而是呼召信徒积极的以圣洁与尊贵来管理自己的身体与婚姻。换句话说,基督徒的性伦理不是消极的禁戒,而是积极的见证。

像那不认识 神的外邦人:保罗继续劝勉信徒,不可效法「那不认识神的外邦人」。陆彼得指出,在犹太人的传统中,「外邦人」一词往往带有「在神的诸约之外」的含义,意味着与救恩无份。显然这样的认知一方面突出了犹太人的自义,另一方面则揭露了他们的狭隘。然而,对于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而言,他们原本正是外邦人,如今却因基督的救赎白白的被接纳成为了神的子民,从原有的地位中被改变了。因此,这句话就在提醒他们不可再活在旧有的思维中,要行事为人与这新的身份相称。再者,在保罗的神学中「认识神」并不仅仅是头脑上的认知,而是是否愿意委身、进入与神真实的关系之中。因此,「不认识神」更多指的是一种主动的拒绝,是对神的启示与主权的背叛(罗一21-23)。可想而知,在这节经文的语境中,保罗指出对神主权的拒绝必然导致行为的败坏,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最终表现在情欲的放纵与偶像的崇拜。

由此可见,保罗在这里所强调的,并非只是表面上「信主」与「不信主」的区分,而是将圣洁与情欲置于救恩的对立框架之中。外邦人之所以陷入情欲的捆绑,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神知识的认识,而是因为他们拒绝祂的启示与主权。这种拒绝必然导致一种以内在欲望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最终落入偶像崇拜和自我毁灭当中。相反,信徒因着认识神,被呼召过分别为圣的生活,每一天所呈现的都是与神圣洁本性相符的生命,就必然蒙赏赐。由此可见,淫行与圣洁的对立,实质上是偶像崇拜与敬畏神的对立。这对今日教会而言是多么重要的提醒:我们往往以为「不认识神」指的是那些仍旧跪拜偶像的人,但保罗的警告远比这更深。他指出,若信徒在生活中放纵情欲、轻看圣洁,他们所显明的生命实际上就是「不认识神」的生命。他们或许仍然在主日敬拜中举手唱诗,家门口也贴着礼拜单,甚至口里也称自己是基督徒,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却显露出与世俗毫无分别的属灵本质。这样的人,正是耶稣所说的假冒为善的人。其中更严重的是,当整个教会与世界的文化标准没有区别,甚至积极迎合世俗的文化价值观时,便等于在实际行动中否认了自己在基督里的新身份。这教会深刻必须意识到,凡轻视圣洁的,事实上就是判定自己「不认识神」了。

不要一个人在这事上越分,欺负他的弟兄;因为这一类的事,主必报应,正如我预先对你们说过、又切切嘱咐你们的:保罗继续把圣洁的主题从个人的操练,推进到群体的关系层面。他提醒信徒,淫行不仅是个人对圣洁的破坏,更是在群体中对他人的冒犯与伤害。并且保罗进一步指出,神是公义审判的彰显。因此,这里突显出一个重要的神学原则:圣洁不仅是神的旨意,更与祂公义的性情紧密相连。若信徒在性上放纵,就等于轻看神的圣洁与公义,也践踏群体的尊严。这样的人,必将面对神公义的追讨。

在这事上:第 6 节中和合本译文出现了「一个人」,但在希腊原文中并没有这一词汇。这很可能是译者受第四节「你们各人」的影响而加上的。但保罗的意思并不是「一个人不可,两个人就可以」,而是强调「各人都不可,谁都不要」的意思。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绝对性的禁止,不容许任何形式的妥协。莫里斯指出,这里译作「在这事上」的希腊原文,更直接的意思是「在某个分配或分界上」。因此,有学者曾认为这里涉及的是生意或交易的领域,因为所用的动词确实带有商业用语的色彩。然而,从上下文来看, NIV译本所作的处理更为妥当,即将此「事」理解为前文所提到的性方面的问题。虽然用词的原始语感与经济领域相关,但放在性伦理的语境中同样有深远的意义:性的不洁就是越过了神所设立的界限。淫乱不仅违背圣洁与尊贵,更是一种对「弟兄」的欺压与侵犯。因为它夺取了原本属于他人的尊严、配偶与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弟兄」一词不单是指「在基督里的弟兄」,页可以泛指「群体中弟兄」。保罗在此显然特别指向另一种淫行,它不仅涉及两名当事人,还牵连了被背叛的配偶及所属的整个群体。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淫乱」(破坏他人婚姻)和婚前性行为。因此,者提醒我们,性的滥用不是个人的私事,也是对他人和群体的冒犯。它撕裂了圣洁的边界,践踏了婚姻的盟约,也藐视了神圣的旨意。

主必报应:冯荫坤指出这个子句更好的翻译为「主是…的报复者」。换言之,保罗并不是单纯的陈述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审判,而是刻画主的身份与属性——祂就是那位维持公义、施行报应的神。这一表达与保罗整段经文的逻辑是一致的:既然信徒的圣洁根基在于「靠着主」、「凭主耶稣」,那么,破坏圣洁、欺压弟兄的行为,自然也要面对这位主的公义对待。在保罗的神学框架里,神并不是对罪恶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而是那位主动的审判者与伸冤者。当人不愿意追求圣洁、反倒放纵私欲时,神并不会任凭这种行为无限扩散,而是要在祂的时间里显明祂的公义。今日的教会若真明白这一点,就必定在圣洁的教导与牧养中更加谨慎,因为我们最终不是向人交账,而是要面对那位「必施行报应的主」。

亲爱的弟兄姊妹。可见,圣洁不是私人的属灵修炼,更是关乎群体公义与神主权审判的严肃话题。那么,你是否认识到该如何在自己的恋爱与婚姻上追求圣洁了吗?你是否能在面对主审判时,坦然无惧的站立呢?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