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3
-
每日灵修默想
00:00/03:23
今日读经:出39-40;代下16;路1
灵修文:
多三3我们从前也是无知,悖逆,受迷惑,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常存恶毒(或作“阴毒”)、嫉妒的心,是可恨的,又是彼此相恨。
对于传道人而言,若对救恩的有效性失去盼望,便不能很好服事。换言之,若失去了对救恩大能的信靠,便不能胜任传道服事。前文已明确告知,传道人要带领信徒把盼望建立在神的应许上,也就是当确信救恩的大能与有效。保罗在本段(3-8节)的叙事中,先提说「我们」从前的光景,然后提到神已在「我们」的身上成就了救赎的大能,特别说明「我们」已成为了福音的大能的明证。所以,「我们」应当由于自己的归信,而对神福音的大能与有效充满信心。只有当传道人从自己的生命经历中看见神的可信与真实,他对神真道的信心才更坚固,才能在困境中仍然忠心服事。
「我们从前……」,这个「我们」所指的是谁呢?首先,这「我们」当然是指保罗和提多。从这个指向读者可以发现几个关键要点:第一,这说明了无论是犹太人(保罗)还是外邦人(提多),在得着基督的救赎之前,都是一样落在罪的压制之下,没有指望地活在各样败坏中(ACCS,俄利根)。第二,作为传道人必须要清楚自己得蒙上帝救赎的事实。传道人若忽略这个事实,便很容易标榜自我,甚至自义。保罗到晚年时仍清楚宣告,自己在罪人中乃是罪魁(参提前一15)。第三,正如前文所论,传道人要懂得回顾以往。一方面,这是为了提醒传道人保持感恩的心,以感恩作为服事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为让传道人从自己的生命经历中发现神的大能,从而有信心服事到底。可见,提多不能因克里特人的糟糕景况而感到失望,应当回想自己的过往,看见神在他身上成就了何等大的恩典(古特立)。
其次,这里的「我们」当然也是指克里特教会。克里特信徒因着主的救恩和教会生活,自身素养可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如今天的我们和周遭的非信徒,也因信仰有了很大的差异。此时,信徒很容易会鄙视周遭的人们,甚至可能认为他们根本就是不得救的种类。然而,真信徒必须明白,我们从前其实也和他们一样(参弗二3;巴克莱)。这个基本认识对于真信徒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这能让信徒认识到自己并没有比他人更好,之所以蒙神拣选也并非由于自身条件使然(麦克阿瑟)。另一方面,信徒能从自己的生命改变中发现福音的大能,从而对福音禾场充满信心——因为那能改变我们的神,照样也能改变他们。是的,我们并没有比那些我们看不中的人更好,乃是神将我们改变了,让我们如今比他们看起来好像更好。
再则,保罗之所以要提多提醒信徒认识自己从前和那些非信徒一样,目标也是为了让信徒明白,我们只需以神的「和平」和「温柔」来服事,福音的果效自然会显明出来。因为,福音的成就不在于我们自身,乃在于我们神的主权与大能。如此,我们要「善待所有的人,甚至包括敌人在内。(季纳)」我们实在不知道,谁将会蒙主拯救而被改变。正如前一节我们论到的,为主的缘故显明温柔,对待任何暴力的人都应当如此。
下面,让我们简单理解一下这里的一些词汇,以帮助大家认识自己是从什么光景中被拯救出来。
「无知」(ἀνόητος),这个形容词的原意是「愚昧的」。这个词应是「指不明白事理」(利斐得,参斯托得),从而对属灵的事一无所知(亨利、张永信、古特立),这种属灵的愚钝导致他们根本不认识神(唐书礼、麦克阿瑟)。换言之,保罗指出信徒在得救之前也如同今日所看到的非信徒一样,对于属灵的事完全一无所知,无论是否接受过高等的教育都是如此,这内里的无知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麦克阿瑟)。我们之所以认识神,并非由于我们自身,乃是由于圣灵的大能。屈梭多模提醒信徒,总要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服事,不要轻视任何人、不要轻易责备任何人(ACCS)。当明白,他们的无知是因为落在罪中,我们的知是因神的恩典。
「悖逆」(ἀπειθής),意指「反叛者」,斯托得认为这是无知的头脑所表现出来的行动,就是他们拒绝了神的主权(利斐得)。他们甚至是反叛上帝的、不听劝的、任性的,这显然是愚昧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亨利)。这个行为和前面真信徒因着神而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是相反的(唐书礼),他们在「本性上悖逆神所设立的一切权柄」(麦克阿瑟)。而我们在信主之前,也是如此。
「受迷惑」(πλανάω),这个被动词表示「受他人诱导而走错了道路」。亨利表示,这正是魔鬼的工作,他总是让人偏行己路。具体表现就是越来越不敬虔,越来越抵挡神(麦克阿瑟)。唐书礼表示,这个词写尽了非信徒的无奈,因他们所有的努力都由于魔鬼的诱导而不得善终(参林后四4;利斐得)。真信徒却已蒙主拯救脱离这捆绑了。
「服侍各样私欲和宴乐」(δουλεύοντες ἐπιθυμίαις καὶ ἡδοναῖς ποικίλαις),从这个片语我们重点看三个单词:第一,服事(δουλεύω),原意是「作为奴隶」,或者可以理解为「始终持有奴隶的身份」,所表达的是被罪捆绑的事实(亨利、麦克阿瑟)。那么,一个没有得着救赎释放的人,他们受什么奴役呢?当然是「私欲和宴乐」(唐书礼)。
第二,「私欲」(ἐπιθυμία),这个词我们前面已分析过,是「贪爱」等含义,指「不正常之贪得无厌的情欲」(唐书礼)。更为可怕的是,罪人往往看不清这是不正常的情欲,反而觉得这才是正常的情欲。今天这个社会的极速败坏,就是因这缘故。信徒对此理应保持十分的警惕,否则便不能得胜。
第三,「宴乐」(ἡδονή),原意是「愉悦」、「热情」或「情欲」,亨利认为这是指一个人热衷于生活在私欲之中。他们本以为自己在我行我素中做了情欲的主人,却在不知不觉间由于自己的放纵而作了情欲的奴仆。斯托得表示,这当然是受迷惑的结果。因此,若不是圣灵的重生,其实我们这些信的人也是那样的。当一个人没有神、没有指望的时候,他当然只会享受这世上眼前的快乐,吃喝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追求。他们所主张的,不过是享乐主义的人生观(麦克阿瑟)。这些没有救恩的人所求的不过是「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而真信徒应该寻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参太六25-34)。
「恶毒」(κακία),原意是「邪恶」;「嫉妒的心」(φθόνῳ διάγοντες),这个短语原文由两个单词构成,分别是「嫉妒」和「过日子」。可见,没有基督的人生活中充满了嫉妒和邪恶,正如该隐一样,连自己的亲人也会伤害(亨利)。就是那些在外表上接受了基督,却没有归正的人,其实也是如此。他们内心深处的光景,就是这样的邪恶(唐书礼)。为什么会有争竞呢?就是因对他人的拥有不但没有感恩,更是满了仇视(麦克阿瑟),这便导致了「彼此相恨」。所谓「可恨的」和「彼此相恨」,斯托得认为是一种双向的冲突关系,唐书礼表示这是恶毒的结果。亨利指出,真信徒在主里彼此相爱,但没有基督生命的人却彼此相恨。
以上这些本是旧人的光景,真信徒不应着眼其中,乃要建立起正向的属灵品格。因为真信徒已蒙主从这些光景中拯救出来,所以不能再把自己放在这些试探中。同时,要对神充满信心,去带领神所拣选的人,离开这些光景而进入基督,去得那荣耀的释放和自由。
只是,作为信徒的你是否已完全脱离这些罪恶光景了呢?往后的日子你将如何靠主脱离这些邪情私欲,过分别为圣的生活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