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3 基督台前的终极满足

作者: 张传道 【 原创 】 2025-08-23
音频
00:00/03:23

帖撒罗尼迦前书二19-20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

 

当我们研读到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的结尾时,就能发现保罗之所以不断的想回到帖撒罗尼迦的原因,并非是因为个人的喜爱,也不是为了澄清信徒误会。对保罗来说,真正驱使他渴望再见到信徒的原因,是肢体间的以爱信系,彼此为荣的属灵表达:信徒就是他在基督里最大的盼望、荣耀和喜乐。在前文,保罗已经提到撒但的阻挡、环境的拦阻,以及神主权下暂时的分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绝望。相反,他将眼光提升到基督再来的那一天。他说「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不就是主耶稣再来时,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吗?」——换言之,保罗服侍的满足从来就在于自己,而在于看到这些信徒在基督再来的日子里,能够因信心站立得稳。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服侍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单从这节经文的表面来理解,可能会认为保罗的服侍的目的也是一种「功利」的追求,只是这种功利比较属灵,是为了将来天上的奖赏和荣耀而已。所以,若不先处理这个疑问,我们就会误解保罗,以为他的事奉是带着自我中心的「利益动机」。但是当我们仔细研读下去,保罗的答案显然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他所说的盼望、喜乐和冠冕并不是指向他个人的成就、名声而是直接指向信徒本身的。换句话说,保罗所说的真正的奖赏不是「事工的成果」,而是「在基督里被悦纳的灵魂」。保罗深知,若没有神的拣选与保守,他的一切劳苦都毫无意义。因此,他的喜乐与冠冕并非来自于「完成了多少工作」,而是来自于「你们在基督再来的那日站立得住」。

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吗:和合本在「站立得住」下面划了虚线,表明这几个字在原文是没有的;但和合本同时也忽略了本节的开始,有一个连接词「因为」。让我们重新按着原文的结构翻译这节经文「因为在我们主耶稣面前,当祂再来的时候,我们的盼望或喜乐或所夸耀的冠冕是什么呢?不是你们吗?」基于这个原文的翻译,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保罗在此的核心焦点并不是在「站立」的状态,而是在于「在基督再来时,信徒能在祂面前蒙悦纳」——即「在祂面前」。这个词明确的把场景放在了末世的审判与基督的荣耀再临。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那是一个终极的时刻,所有信徒都将要在基督台前接受审判。原来,保罗所关心的,不是他个人在今生的成就,而是信徒在那一日能被主认可。这种末世视角,不仅为牧者提供了服侍的方向,也真实的指引信徒生命终极追求;

第二、从「因为」这个连接词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保罗有意强调自己为何不断想回到帖撒罗尼迦的原因。他并不是为了拿回过去没有得到的工价,也不是建立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禾场。而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信徒就是他将来在基督台前的荣耀。这一点让我们看见,使徒服侍的逻辑并不是「今生」,而是「末世」。他知道,服侍的真正价值要在基督再来的那一日才会完全显明。

冠冕:在这里保罗没有说「我们的冠冕是我们所建立的教会规模」或「我们所写的书信」;他所指的冠冕是活生生的人——帖撒罗尼迦信徒若能在主面前站立得住,这就是保罗服侍的冠冕。换句话说,真正的事奉成果不是人的赞誉或外在的果效,而是信徒生命在基督里的持守到底。正如保罗在歌罗西书一章28–29节所说「我们传扬祂,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我也为此劳苦,照着祂在我里面运用的大能尽心竭力。」同样,他在腓立比书四章1节也说「你们就是我的喜乐,我的冠冕。」由此可见,「冠冕」的真实定义,就是信徒在基督里被保守到底、并得以完全。陆彼得指出,在希腊文化中,「冠冕」有两种常见含义:竞技场得胜者所戴的花冠;以及皇帝的王冠。保罗在此用意与二者皆呼应:信徒如同得胜者的奖赏,也是属灵领袖真正的荣耀。然而,他所说的「冠冕」并非可凋谢的花环,也不是世上的虚荣。因为花冠会枯萎,冕冠会易主,但这冠冕却是「那不朽坏的荣耀冠冕」,是要在基督再来时完全显明。

因此,对今日的教会与服侍者而言,这段经文提醒我们:一个教会最大的荣耀,不是堂会有多大,也不是事工开展的规模,而是信仰群体在基督再临时能一同站在祂面前蒙祂悦纳。

当祂再来的时候:「当祂再来的时候」指的就是主耶稣基督的再临。在新约中,这个主题几乎贯穿保罗的全部书信,更是帖撒罗尼迦书的核心内容。对于保罗而言,「再临」并非一个抽象的神学名词,而是信徒实际生活中的盼望之源。他深知,基督徒在世上常常面对逼迫、软弱与失望,若没有主再来的应许,信徒的劳苦与忍耐就会变成徒然。然而,正因为主应许必再来,所有的盼望、忍耐与服侍才拥有最终的价值与归宿。

这里保罗有意将的「当祂再来的时候」与「冠冕」紧密相连。若没有基督的再临,所谓的「冠冕」不过是今生短暂的安慰。但正因主必再来,「冠冕」就成为了真实的应许。保罗在此所说的冠冕,就绝对不会是物质的花环,也不是世俗的地位,而是指信徒能在末日仍然「站立得住」。他们在基督的荣光里被主称许,就是保罗真正的荣耀与满足。

从使徒行传可以看到,当时的信徒因着信仰的缘故正在经历逼迫,亲人疏远、社会排斥甚至性命威胁,这些都可能让他们产生动摇。然而,保罗告诉他们,真正的盼望不是地上的平安,而是基督再来的荣耀。即便他们在地上受苦,在末日的时候,能在主面前站立得住,这才是保罗与他们共同的安慰。

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保罗在19节所提出的设问中,其实早已经暗含了一个答案,而在这里他以更明确又正面的方式说出来;Archibald T. Robertson甚至还指出保罗特别将强调人称代名词「你们」放在句首,这凸显出帖撒罗尼迦信徒在保罗心中的独特位置;与此同时,保罗再次使用「荣耀」与「喜乐」两个词语,与上一节呼应。这些的重复都不是赘余的重复,而是情感的加深,表达出一种溢出的满足与欣慰。这种用词显示出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现今的信仰状态极为满意。他们的坚忍、成长和见证,不仅是保罗劳苦服侍的凭据,更是他在基督里真实的冠冕。他们的生命成为保罗对神最美的回应:当主再临,他所夸口的,不是自己的成就或努力,而是这些因福音而改变、能在基督面前站立得稳的信徒。

是:在原文中,「是」用的是现在时直说语态,直译就是「你们就是」。冯荫坤认为,现在时态的使用意味着保罗所说的不只是「将来你们会是」,而是「你们现在已经是」他的荣耀与喜乐。因此,帖撒罗尼迦信徒在当下的生命光景,就已经显明了保罗服侍的成果与安慰,而在主再来时,这将被再次确认;但也有学者认为这里的「是」重点不在表达时态,而在语气。保罗用「是」来反驳外人的指控。犹太人可能说:保罗不过是利用信徒、藉他们来建立自己的名声。但保罗却说:不,信徒就是我们的荣耀与喜乐。换言之,他的服侍不是建立在虚荣上,而是建立在神救恩的事实之上。在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反思:首先,对于今日的牧者而言,若只看「教会增长数据」或「事工规模」,就很容易走向功利化。但保罗提醒我们:真正的「荣耀」和「喜乐」不是数字,而是弟兄姊妹在基督里站立得稳。

亲爱的弟兄姊妹,保罗在这段经文中带领我们把眼目转向基督台前。因此事奉,原不是在乎今世的掌声,而在基督台前的确认。所以,弟兄姊妹,让我们一同思想:今天你所追求的冠冕是什么?是人的肯定,还是基督再来的荣耀?愿我们都能与保罗一同说:我们的满足不在今生的短暂荣耀,而在基督台前的永恒满足。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