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9 敬重神所设立的治理权柄
-
00:00/03:23
帖撒罗尼迦前书五12-13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
既然我们真的在基督里得救,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在教会中彼此建立、互相成全。然而,教会的建造并不是没有秩序的。保罗深知,群体若要在救恩的确据中稳固成长,就需要有人在其中劳苦、治理、劝戒。这不是人的发明,而是神在祂的教会中所设立的次序。所以,他在这段经文里转向一个实际的问题,信徒该如何对待那些在主里治理他们的人?换句话说,救恩的确据不仅塑造个人与群体生活的样式,也必须落实在对秩序的维护之中;保罗要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明白,尊重属灵权柄,不仅仅是对人的尊重,也是对神救恩的顺服。
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普遍学者认为保罗在接下来的论述并没有像前文一样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反而是由一连串较短的劝勉所构成。甚至有一些释经者认为保罗在此是将一些一般性、教义问答式的传统资料,普遍而非针对性的进行了教导。这一点就类似于今日教会中关于要理问答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但这就是对信仰最基要的认知。首先,保罗认为有必要先劝勉信徒该如何对待那些劳苦侍奉的人。由此可以看见,在教会群体的生活里,最优先需要被处理的,不是外部的威胁,也不是未来的忧虑,而是信徒与属灵带领者之间的关系。保罗认为,只有当群体能够正确的看待并尊重那些在主里劳苦、治理、劝戒的人时,教会才可能在真理中健康成长。
劝你们敬重:在这节经文中,保罗首先使用了「劝」这个动词,在我们的习惯中「劝」这个词常常会带有一种柔和、建议性的感觉。正如我们在四章1节中已经提到的,「求」和「劝」虽有同义并列的修辞作用,但「劝」所承载的分量更重,是带有使徒权柄的命令,而非可有可无的建议、分享。尤其在这里,保罗有意将接下来的论述紧接着「救恩确据」与「群体建造」的劝勉,显明保罗的逻辑是连贯的。因为信徒在基督里已经得着救恩,他们就必须在群体生活中,以符合神要求的、合宜的态度回应神所设立的治理权柄。并且本节一开头所称呼的「弟兄们」,自然也反映出接下来的教导是出于救恩秩序的自然延伸。既是说,保罗这里所说的「劝」实际上是信徒活在救恩与群体当中理所当然的回应。
接着,保罗用「敬重」一词来引导信徒在救恩和群体当中的回应。这个词在希腊文中本义是「知道」,但冯荫坤指出这里的用法较为特别,指「认识、承认、欣赏」一个人的价值。这意味着,信徒对牧者的态度,不只是理性上知道、认识「他们是谁」,而应积极的承认他们的地位,并欣赏他们在主里的劳苦。霍姆兹则进一步指出,保罗特别用了一个副词,表达「最高,超越一切限度」的程度。这表明保罗并不是要求一种最低限度的礼貌,而是呼吁信徒尽全力的敬重神所设立之人(牧者)。值得注意的是,保罗在此将「敬重」与下文的「尊重」加以区分,前者强调认知上的承认与心态的调整,后者则偏向于实际行动中的尊荣与爱心回应。另外,保罗所描绘的,不仅是个人该如何对待牧者,更是整个教会群体等都应当要有的生活方式。保罗在这里提醒帖撒罗尼迦人,敬重牧者不是出于人的关系,而是出于对神救赎秩序的顺服。因此,在教会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若一个教会的牧者缺乏信徒的敬重,就根本难以开展有效的牧养;而信徒若缺乏承认牧者的权柄,就会轻看牧者从神带来的指引。相反,当信徒真诚的敬重牧者时,那么整个群体就会在顺服中经历更深的合一,并在彼此建造中更清楚的彰显基督的荣耀。
劳苦…治理…劝戒:保罗在这里所指的「神所设立之人」到底是谁呢?在此,他一连使用了三个分词——「劳苦」、「治理」、「劝戒」,却只搭配了一个冠词。这种语法上的安排强调,保罗所指并不是三群不同的人,而是同一群承担服侍责任的人。Robertson 指出,「劳苦」是一个概括性的用词,而「治理」与「劝戒」则具体呈现出这工作的表现。首先,「劳苦」不仅仅指他们付出精力,而是强调服侍中那种耗尽心力、以至疲乏的态度。由这群人在服侍上的辛勤与竭力可见,他们不是为得工价的雇工,而是愿意为群羊甘愿牺牲的人。其次,「治理」原文有「带领」、「指导」的意思,但有学者认为此处的意思更贴近「照顾」或「看顾」。因为这些人的治理绝不是冷冰冰的命令,而是站在信徒面前、带着爱心的关怀,像牧人照看羊群一样,在细节上体贴、扶持。最后,「劝戒」在希腊文中由「心思」与「摆正」组成,意为「将正确的思想摆入人心」。这显示牧者的使命不仅是宣讲真理,也要在必要时责备、提醒,使信徒的生命不至偏离正道。由此可见,保罗所描绘的牧者职分是一个全方位的呼召,他们既要付出劳苦,也要温柔看顾,更要在真理上劝戒。他们的工作也并非只是「讲台」宣讲,而是包含全心、全人的投入,涵盖着信徒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放在今日的处境里,这段经文仍然极具挑战性。在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许多信徒只愿意享受讲台上的祝福,却忽视牧者背后的辛劳;有人乐意在生病时接受牧者探访,但在生活选择或婚姻决策上,却抗拒牧者的劝戒。然而,若教会真是基督的身体,就必须敬重牧者,承认他们在主里承担的责任与权柄。也只有如此,信徒才能真正的在真理与爱中得到喂养和成长。
在这里,也有必要提及长老会(改革宗)的治理模式。他们强调基督已将权柄赐给祂的教会,但并非所有信徒都直接执行治理的职分,因此祂设立了代议机构,使这权柄能在有秩序中得以施行。长老正是这样被分别出来的代表。他们的呼召虽借着会众的拣选得以确认,但其权柄并非来自会众,而是源于基督本身。从这个角度而言,牧者不是会众的「代理人」,更不是「打工仔」,而是从主领受治理之责的仆人。他们的任务是殷勤的明白并应用基督的律法,引导群体行在神的旨意中。因此,今日教会在聘请牧者时必须明确:我们是要找一个满足人心意的雇工,还是回应神呼召的牧者?这不同的心态,必将决定教会未来的方向与属灵健康。一个视牧者为「雇工」的教会,终会滑向消费主义的危险;而一个承认牧者是神呼召的治理者的群体,则必能活出基督身体的真实见证。
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保罗继续教导信徒如何在群体生活中回应神的安排。他劝勉信徒「用爱心格外尊重」那些在他们中间劳苦、治理并劝戒的人。保罗并不满足信徒对牧者的态度只是停留在基本的回应,而是要带着爱心,给予格外的尊荣和支持。最后,保罗更是用一句「你们也要彼此和睦」,显示出了尊重牧者与教会合一之间的内在联系。
又因他们所做的工:这个子句在原文的语境中存在两种理解:第一、「因着他们的工作」;第二「为了他们的工作」。前者强调,信徒要尊重牧者,并非出于他们的身份或地位,而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提前三1)。这一点也可以从上文延伸而知,保罗在之前的论述中并没有使用我们熟悉的教会职分的名称(如长老、监督、执事等)来称呼牧者。这目的就是要将信徒的焦点从「身份」转移到「工作」上。换言之,保罗要信徒知道牧者之所以配得敬重,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什么头衔,而是因为他们忠心的承担了神所托付的使命。这样的教导有明显的两重意义:一方面,它避免了对牧者的「个人崇拜」。在今日的教会中,我们时常看到追求「名牧、名讲员」的现象,许多信徒尊崇的不是服侍本身的意义,而是看重牧者的个人魅力、口才或名声;另一方面,这段话也深深安慰了那些中主里忠心劳苦、却并未在教会中拥有职分的牧者或同工。保罗意在提醒信徒,即使牧者没有显赫的头衔,但他们的服侍在主里同样宝贵,值得他们的尊重。
后者的理解则是「为了他们工作的缘故」,强调的是目的和结果。也就是说,信徒尊重牧者,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工作本身值得尊重,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顺利、更专心的完成神所交付的使命。牧者若长期在轻视、忽略甚至敌对的氛围中劳苦,他们的服事难免受到严重挫折。但若信徒愿意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就能使得牧者的服侍事半功倍。这种理解从前文教会的群体性和互相建造的论述中可以得到印证,因为保罗绝不是指强调信徒与信徒之间的合一,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要与牧者一同担负服侍的使命。在今日的教会中,这样的教导是何等的缺乏。信徒能为牧者祷告,不以闲言碎语谈论牧者及其服侍;在必要时,保障牧者的所需,使其专心在服侍的本身。这样的尊重与支持,真是好的无比的一幅景象。当然,我们必须指出这两种解释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因为保罗在这里的劝勉揭示了教会属灵生活的一个核心原则:对牧者的尊重既是对他们工作事实的认同,也是对神所设立秩序的顺服,更是为了教会整体在真道中被建造。
亲爱的弟兄姊妹,保罗在这里提醒我们,教会的生活不是一盘散沙,而是神在基督里精心拣选的一个群体。并且祂把牧者赐给教会,本意不是为了建立人的地位,而是为了让整个群体在真理和爱中得以建立。所以,信徒敬重牧者,不是因为他们在世界眼中有多少荣耀,而是因为他们忠心承担神所托付的工作。同时我们或许对「权柄」一词有着天然排斥,因为我们怕被控制,怕失去自由。但保罗要我们看见,教会里的权柄是神的赐福的管道。当我们愿意用爱心尊重、支持牧者时,我们其实是一起在维护神所设立的秩序,也是彼此守护教会的健康。那么弟兄姊妹,当你想到自己教会的牧者时,你是否心存感恩?是否愿意在祷告中记念他们的劳苦?又是否愿意在言语与行动上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