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08 安静作工的见证

作者: 张传道 【 原创 】 2025-09-07
音频
00:00/03:23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1-12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叫你们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了。

 

当我们细读保罗的劝勉时,不难感受到他循循善诱的语气。他并没有在提到「彼此相爱」后就草草收尾,而是继续把话题推进到更具体的生活操练上。从表面看来,今日的这段经文似乎是一个新的劝勉,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保罗其实是在延伸前文对爱的要求。他提醒信徒,真正的爱不仅体现对他人的情感,也要落实在日常生活的态度里。

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保罗在这里提出了三个具体的行动: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这些行动并不是零散的建议,而是互相关联的整体。它们共同描绘出一种谦和、自律、勤勉的生活样式。这样的生活不仅能避免因懒散或好管闲事而给群体带来不合一的困扰,更能在外人面前见证基督徒的端正。换言之,这段经文仍旧在强调保罗的论述,即基督徒的成圣生活不是脱离世界的属灵追求,这生活的本身就是福音在群体与世界面前的见证

立志:第11节开头的「又要」(和合本)表明,这里的内容依旧属于保罗整体劝勉的一部分,是前面「要更加勉励」的具体落实。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我们可以比较几个不同版本的翻译:

要懷着大志做安靜人,辦自己的事,親手作工,照我們所囑咐你們的, (呂振中)

又要立志过安静的生活,办自己的事,亲手作工,正如我们从前吩咐过你们, (新译本)

立志安分守己,亲手做工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正像我们从前劝导你们的, (现代译本)

几个译本都没有忽略「立志」这一层面的强调。吕振中译本说「怀着大志」,新译本和现代译本说「立志」。这些译本共同显示,「立志」并不是轻描淡写的附加条件,而是信徒必须带着清晰目标与坚定意志去实践的方向。Robertson指出,这个词源自形容词「喜爱尊荣的、雄心勃勃的」,由「爱好」和「名誉」复合而成,意指一种全心全意、竭力追逐的姿态。因此,保罗在此强调的不是随意的劝告,而是呼召信徒确立一种持久的生命取向。再从神学上来看,「立志」正是保罗其他书信中所写的「志向」,正如哥林多后书五章9节所说「所以,我们立了志向,不论住在身内,身外,要得主的喜悦」可见,这种「立志、志向」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雄心,而是因蒙召而立定的方向。在这个框架下,保罗劝勉信徒的「立志」,明显就是对圣洁呼召的具体落实。

这也为今日教会提供两个方面的提醒。首先,对牧者而言,「立志」并不是随意发动一场「运动式」的事工,而应当有清晰的圣经目标和持久的方向。在温州的教会的历史上不乏热闹一时的事工形式,如主日学、赞美团、军鼓队、细胞小组等,这些事工或许带来短暂的兴旺,却往往因缺乏圣经真理的根基与持续的方向而逐渐衰落。其实问题不在于这些事工本身,而在于牧者没有以神的呼召为中心来「立志」,而是被时代的潮流与短期果效所左右。其次,对每一位信徒而言,「立志」也绝不能停留在口号或情感的层面。我们常常在诗歌中唱道「我立定心志,一生赞美你…」,却没有持之以恒的操练。更危险的是,少数的信徒甚至将自己的「立志」放在属地的目标上,如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地位的提升等等,完全忽略了基督徒真正蒙召的方向——在日常生活中讨神喜悦、在圣洁中持守见证。

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保罗在「立志」的劝勉之后,具体提出了三个实践方向:「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和「亲手做工」。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关于「作安静人」一词的翻译与理解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原文在此只用了一个动词「安静」,并非名词或形容词。冯荫坤指出,这个字的意思并不是指一种外在环境的「安宁」或「安定」,因为这样的生活状态并非人「立志」就能掌控的;而是指一种态度上的安分守己、不扰乱他人。他认为从后面两个子句「办自己的事」和「亲手做工」来看,「安静」更应理解为「持守自己的本分」。陆彼得则进一步结合下文来解释,当时的教会中有人传说主快要来了,于是出现了「好管闲事、不作正事」的现象。这些人既不亲手劳作,又扰乱了他人的安宁,破坏了群体的秩序。因此,在这里保罗的意思是,要避免这种无序与喧扰,不要使别人不能安居,而是过一种自守、不扰人的生活。换句话说,「安静」不是消极的沉默,而是一种带着节制与尊重的生活方式,既照顾到自己的责任,也维护了群体的和睦。

「办自己的事」是保罗紧接在「作安静人」之后的劝勉,霍姆兹认为,这二者内在是紧密相连。若「安静」强调的是一种自守的生活态度,那么「办自己的事」则强调对自身责任的专注。对比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11节所提「有人…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这里保罗显然是在提醒信徒不要越界、干涉别人的生活,而应忠心的把精力放在神交托给自己的使命与工作上。值得额外提醒的是,保罗所说的绝不是今日的个人主义,而是建立在「各人在基督里蒙召」的前提之上。因此,办自己的事就是忠于呼召,避免因比较、嫉妒或懒惰而忽视自己的职责。对今日教会而言,这是多么现实的一个提醒,在教会中常常能听到这样的顺口溜:

在教会里有一些人有做不完的事,有一些人没做任何的事。没事做的人盯着做事的人,议论做事的人做的事,使做事的人做不成事、做不好事。那是因为,没事做的人有的是时间,不做事的人永远不会错,做事的人做的多错越多。没事的人总是没事做,做事的人总有做不完的事,一些没事的人就滋事闹事,使做事的人不得不做更多的事;结果没事变有事,好事变坏事,小事变大事,简单事变复杂事!

我们必须承认,今日教会中有许多的纷争与不安,往往是因为人不满足于神所给的岗位,总想要干涉或控制他人。保罗在此提醒我们,真正的爱不是越俎代庖,而是以专注与忠心来活出自己的本分,从而造就群体的秩序与和睦。

第三个劝勉是「亲手做工」。在当时的希腊罗马社会,体力劳动往往被看作低贱之事,上层的人通常以避免劳作为荣。然而,保罗却在这里颠覆了这种文化观念,呼召信徒要亲手劳作,以此显明救恩之下分别的生活。事实上,这一点在保罗的神学与生活中有极强的一致性。从神学意义上看,「亲手做工」首先见证了人是按神的形象受造,被赋予的文化使命。换句话说,工作本身是神圣的呼召,而非堕落后的咒诅。保罗的劝勉正是要信徒恢复对工作的正确理解,在基督里,地上的工作要成为荣耀神、服侍群体、彰显圣洁的途径。对今日的信徒而言,「亲手做工」仍旧有深刻的提醒。无论是职业工作,还是家庭事务,抑或教会服侍,我们都当以勤勉来回应神的呼召。同时值得一提,今日我们若称自己是工作岗位的「牛马」是不合宜的。

综上所述,这里三重劝勉的逻辑层次非常清晰,「安静人」强调态度上的自守;「办自己的事」强调责任上的专注;「亲手做工」则强调实际上的勤勉。这不仅塑造信徒个人的生活见证,也维护了整个群体的秩序。由此可见,保罗对「安静生活」的理解,绝非一种退缩或逃避,而是深具神学意味的实践——在日常事务中活出谦卑与爱心的圣洁生命。

叫你们可以向外人行事端正,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正如前文所言,信徒的成圣追求,不仅对自己有益处,也关乎群体的见证。这样一来,保罗把个人的生活操练与对外的宣教见证紧密结合了起来。

       向外人行事端正:「端正」在原文中常有「诚实交易」的意思。但在这里,它的内涵显然不止于经济层面的诚信,还包括更广泛的「美好见证」。在保罗在书信中常常会强调信徒必须谨慎自己的行为,免得成为非信徒的绊脚石,使他们不信主而不得救。陆彼得认为本句的最好的翻译应该是「你们这样正当的作为,可以对教外人士」。由此可见,成圣的生活不仅关乎群体内部的彼此相爱,也直接影响教会在世人中的见证。

没有什么缺乏:莫里斯认为,保罗在这里所说的「没有什么缺乏」,直译也可理解为「自己也就没有什么缺乏了」或「你们也就可以不需任何人了」。这两种译法都突显了经文的核心重点——信徒不应当长期依赖他人的施舍,而要靠自己的勤劳维持生活。若有人习惯仰赖别人,就会在群体中制造负担,也容易使福音的见证受损。相反,那些忠心劳作的人,会经历到神丰富的供应。因此,保罗在此强调的并不是财富的积累,而是独立与自足的美德。他呼吁信徒在工作中展现与属地文化的不同,以此在外人面前活出信仰的见证。

所以,成圣的生活既关乎个人的委身,也关乎群体的秩序与教会对外的见证。保罗在此的教导提醒我们真正属灵的生活不是远离尘世,而是在平凡的工作与日常之中,以谦和、自律和勤勉来彰显圣洁,使基督因我们的生活而得荣耀。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