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3存心谦卑

作者: 多马 【 转载 】 2025-07-13

腓立比书二章34节: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


引言

基督徒如何以谦卑的心与神同行?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正确地看待自己。正如保罗所说:「看自己要看得合乎中道。」这不仅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调整,也体现在我们如何衡量他人的价值——「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这并非要求我们对他人的过错视而不见,而是要我们重视他人的需要,胜过自己的需要。这样的生命态度与世俗的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我们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动机:基督曾以我们的得救为念,甚至甘愿舍弃自己的性命。我们既然在基督里,就当有基督的心思与样式——谦卑地服事人,谦卑地与人相处。

 

一、去除自我中心的心态

1. 凡事不可结党

「结党」是不尊主为大的表现,是试图在教会中以多数人的力量推动己见。原文中的意思是「不可出于自私的野心」。换句话说,有些人参与教会的服事,并非为着福音的拓展,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地位。这样的动机最终会导致教会的分裂。若自私的野心是表象,那么其根源则是虚浮的妄念。麦卡尔曾评论道:「分党派和求虚名是腓立比教会当时所面临的严重挑战。」结党与图虚名都是对自我的过度估价,是一种属灵的骄傲。曾有一位教会的负责人,在面对“十架”的风波时感慨地说:「怎么这么倒霉,轮到我当负责人,就出了这么多事。」他认为带领教会应当是一件有益处的事,一旦遇见风险,便打退堂鼓。若带着这样的心态服事,必然难以持守主的托付。


2. 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

换言之,就是不可一味出风头。有些人热衷站出来,无论事情大小,逢事必现身,久而久之,令人厌烦。原文中「不可贪图虚荣」的含义,还包含着「不可自负」——即明知自己的意见有误,仍一意孤行,固执己见。这正如古人所说:「是死不悔改者。」这样的人实质上是寻求自己的荣耀,而非荣耀神。这正是破坏教会合一的致命因素。因此,保罗才会如此郑重其事地告诫信徒要远离这样的心态。

 

3. 不以自我为中心

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是最明显的自私表现,也是人际关系中最令人反感的态度。这样的心态不但使彼此关系变得紧张,甚至会引发冲突。「自我中心」与基督徒的生命原则背道而驰。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5】中提醒我们:「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若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属灵成长,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只重视自己的恩赐,却轻视他人的服事,那么教会的肢体生活就会陷入危机。

这三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都是破坏教会合一的毒瘤。教会中许多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在作祟。而「自我」恰恰是我们最难摆脱的捆绑之一。因此,保罗劝勉我们:「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原文的「存心谦卑」意为「心里卑微」,本是形容奴仆内心的状态,带有「自卑」与「自觉不配」的意思。这种谦卑并非表面文章,而是出于内心的真实认知。只有真正谦卑的人,才能欣赏别人的长处,也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他们不追求自己的荣耀,不自视甚高,没有私人的野心,而是专注于合一的心志与服事的使命。

 

二、顾念他人的需要

在人际关系中,唯有具备「仆人心态」的人,才能活出「仆人生命」的实际。保罗指出,那些被自我中心价值观驱动的人,常常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不考虑他人的需要。他们极易引发教会的不和与分裂。反之,一个拥有仆人生命的人,愿意谦卑自己,看别人比自己强,并甘愿为成全他人而放下自身的权利。这种彼此相爱、彼此关顾的态度,能够带来教会的同心合意、相同的爱心与一致的方向,这是神极大的祝福。作为属灵生命共同体中的一员,顾念他人的需要应当成为我们每日的操练。这不仅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教导之一,更是帮助我们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进而活出「服侍」的生命方式。

 

结论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两节经文值得我们反复以祷告与顺服的心来默想。因为它不仅指出我们属灵生命的方向,也为今日教会的实际困境提供了解药。我们在教会生活中,应当在神面前存心谦卑,看重他人的需要过于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不断要求他人满足自己。保罗之所以在腓立比书中充满喜乐,并不是因为教会外在一切都好,而是因为他看见教会内在展现出心志与意念的合一,彼此无私、真诚相顾,这正是福音生命的真实见证。加尔文曾说:「一个兴旺教会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教会中充满和谐与弟兄之间的和睦相处。」我们是否已经养成肯定他人优点的习惯?当你看见别人的短处时,你会如何处理?若他人冒犯你,你又会如何回应?在教会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他人真诚的关怀与帮助?你愿意也成为那位去关心、去帮助、去服事别人的人吗?愿我们都能靠着基督,活出谦卑、合一与爱的生命。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