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蒙拣选生命的证据
-
音频
-
蒙拣选生命的证据
00:00/03:23
帖撒罗尼迦前书一2-3 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
在问安之后,保罗并未急于回应帖撒罗尼迦信徒所面临的问题,他反而遵循自己一贯的书信结构,以感恩与祈求作为开始。这并非只是一种写作上的习惯,而是保罗生命深处的属灵根基的彰显,他的焦点从来不在环境、问题或人与物之上,而是始终是那位掌管一切的上帝。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意志,保罗都以神为起点。这塑造了当他面对困惑与挑战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人的软弱,而是神的恩典够他所用。
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这节经文看似平常,却向我们揭示了使徒对信徒最最真实的属灵关怀。保罗写道「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其中「常常」一词不仅表达次数与频率的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保罗绝不是偶发的、例行公事的感恩,相反是带着喜乐、带着真诚的向神感恩。值得特别留意的是,保罗感恩的对象是神,而不是人。他并不是为这帖撒罗尼迦教会的人数、奉献款或教堂的宏伟感恩,而是始终感谢神在他们身上的作为。因此,保罗的感谢,本质上是对神主权恩典的颂赞。他看到信徒蒙恩绝不是人的功劳,而是神在这群信徒心中奇妙的工作。他之所以如此热切地祷告,并不是因为帖撒罗尼迦人配得,而是因为神在他们中间施恩动工。一切的属灵果效,都是因着那位信实的神先行一步。其次,在教会经验中可以看出,人往往会潜移默化的认为感恩就是奉献、参与服侍,亦或是一套感谢词而已;这些固然重要,但若脱离了感恩的属灵意义,则就容易流于形式。那么感恩/感谢到底该如何表达出属灵的意义呢?祷告!祷告就是这属灵意义的具体体现。保罗直言唯有透过祷告,我们的感谢才能归向神、依靠神,才能真正成为对他人生命的属灵祝福。最后,保罗说「在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这里的「提到」一词,在原文中并没有后续所对应的「你们」这个人称代词,因此许多学者认为,这句话若结合上一句「你们众人」,其文法与语义就更显圆满。换言之,这不只是一次性的祷告,而是在持续的代求中,一再地将每一位信徒放在神的面前,为他们提名、为他们代求、为他们的生命成长仰望神的保守。冯荫坤牧师指出,这个词更含有「纪念」之意,常用于圣约的表达中,指的是对神立约之恩典的呼应与回应。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明白保罗的感谢不是客套,而是属灵生命的自然流露。他以神为中心、以代祷为常态,提醒我们今日的教会和信徒,需要从以下三方面认真悔改:第一、我们所谓的感恩,其实常常是属灵的自欺。我们说感谢神,但那往往只是顺境下的动作,是情绪的表达,而不是属灵的降伏。瑞士这样,我们很可能感恩的不是神的恩典,而只是事情顺利、目标达成、自我满足。只要当环境改变、祷告未蒙应允时,我们就不再感谢,甚至还会产生埋怨;第二、我们常以服侍代替祷告,结果只是徒然劳苦。我们是否常用太忙、没时间来为不祷告开脱?保罗「常常感谢神,在祷告中提名记念你们」反映的是他信仰最深处的认知——只有神能成就属灵的工作,人不能。今天我们太容易依赖自己、表现自己,却从不把弟兄姐妹的生命托付给那唯一能保守的主;第三、缺少感谢/祷告的生命,其实是一种属灵上的叛逆。「常常感谢」、「不住地祷告」不是一种属灵的选项,而是重生生命的外在表现。若没有祷告的心,其实就是对神存不信的心。我们以为沉默、冷淡、疏离不过是软弱,却不知这正是我们与神盟约关系的破裂,是内心正在远离祂。
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这句经文浓缩了保罗对帖撒罗尼迦信徒属灵生命的深刻洞察。在祷告中,使徒与同工持续地、不住地记念他们生命中的三个鲜明特征——信心的工夫、爱心的劳苦、盼望的忍耐。请注意,这些并不是抽象的美德,而是三种深植于福音、并且具体可见的生命彰显,它们能真实地反映出信徒蒙拣选、被重生的内在生命。关于信、望、爱这三者的教导,常见于保罗不同的书信当中,因此在今日的灵修中,我们就不再去处理三者之间的比较和次序(若感兴趣可歌罗西书的灵修)。我们要尝试是从这三方面思想:一个重生之人,该当结出怎样的果实,才能显明他所蒙的恩召与拣选。
因信心所做的工夫:「你们信心的工夫」(直译),工夫指「工作、事业、职业」,在此用所有格作「记念」的受词。这里用两个所有格来修饰:一是表归属的所有格「你们」,可同时修饰另两个名词,「你们的工夫、劳苦、忍耐」。二是叙述/主词所有格「信心」,发自信心、以信心为特征的工夫,就是「信心所激发的行为」冯荫坤牧师指出,保罗用使用了一个矛盾形容法,将两个强烈对比的字「行为」与「信心」并列,强调两者互动的关系。正如,我们是因信称义的,但信心又生出行为,因信称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彰显出他们的信心。保罗强调,真正的信心绝非只是停留在内心的确信,它必然会带来一种有行动、有果效的信靠。这信心的回应并不是用来赚取称义的代价,乃是那已经得救之人自然结出的果子。它是一种因信而生的顺服,是对福音的回应、对基督的委身,使人甘心乐意地在平凡中忠心、在患难中持守。雅各也指出「信心若没有行为,是死的」。因此,真正的信心,是一种动态的、行动起来的信心。在这个方面,西敏信仰告白十六章2「遵守上帝之诫命所做的善行,乃是真信心、活信心的果子与凭据,信徒借所善行承认的表达福音他们的,感堵恩住敌人的,加强他们,的确信归荣耀给上帝,造就弟兄。这些善行的德行乃是上帝,尊荣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换言之,非特殊情况下若一个人自称有信心,却长期活在懒惰、属世、冷淡中,那他的信心就值得深切被质疑。
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如前一片语的文法,指爱心所激发的劳苦。名词「劳苦」来自动词「切割,捆绑,作苦工」,强调尽心竭力,甚至筋疲力尽地作工,在此指被爱所驱策,甘心乐意,不辞辛劳的侍奉。这显明了福音中的爱,并非情感的浪漫而已,而是包含牺牲的行动。保罗所称许的,是那种在逼迫中仍然坚持侍奉、在疲乏中仍不计代价付出的爱。这样的爱不是出于天然人性,而是圣灵所浇灌的,是基督十架爱所激励的;同时当一个人被基督之爱所激励时,他必然被牵引到教会当中,爱一切的肢体,也包括不开爱之人,甚至不惜如何代价。重生之人能如此付代价,是因为他们认识那位为我们舍己之主的爱。回到教会的生活中,若一个人自称爱神爱人,却回避一切牺牲与劳苦,他那么的爱就必须被质疑是否从上头来的。
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按照前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的语法结构,「因盼望所存的忍耐」也应理解为:一种从盼望而来的坚忍,或一种以盼望为内核所支撑的持续忍耐。「忍耐」由介词「在底下」和动词「停留」合成,常指忍受自己所不愿意的劳苦、悲痛、死亡等。真正的盼望是为永恒而活的定向,它使人超越当下的困难与苦楚,持守在基督再来应许中的忍耐。这不是消极的忍受,而是带着目标、带着仰望的坚持。正因信徒心中有「那荣耀盼望」,他们才不因逼迫动摇,不因环境灰心,反而能坚定地走完恩典之路。帖撒罗尼迦信徒的忍耐,是出于盼望耶稣的再来,是出于对终极得胜的深信。他们不是靠情绪坚持,而是靠应许忍耐。保罗之所以感谢,不是因为他们在行为上「值得肯定」,而是因为他看到这些生命的实际表现,正是神拣选、神施恩的证据。换言之,这些不是他们得救的条件,而是他们得救的果子;不是他们自我努力的成果,而是神所赐新生命的流露。这也是保罗之所以感恩的原因——他并不是对帖撒罗尼迦人的「表现」感到满意,而是因他们的忍耐指向那拣选之恩、指向圣灵真实的工作。他们的盼望与忍耐,正如西敏信仰告白第十七章2所强调的那样:「圣徒这样持守,并非由于他们自己的自由意志,乃是因为拣选的元旨不会改变,耶稣的救赎之工和代求的效力,以及圣灵住在他们里面,神的种子永存,使他们得以最终得救。」
当然,正如梁家麟牧师所言:「工作、劳苦和忍耐,它们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连的」。这三者彼此交织,构成了一个被神重生、真实蒙恩者所显出的生命光景。我们虽然无法用肉眼看见谁的名字写在生命册上,但我们可以从一个人持续而真实的信仰生活,看出他是否真的在基督里。就像好果子必然出自好树一样,蒙拣选的生命也无法掩盖神恩典的记号。那么,你愿意祷告求主更新你的信心,使你在每天的生活中活出真实的顺服与忠心吗?你愿意求主将祂的爱充满你,使你甘心乐意为主劳苦,甚至为不可爱之人舍己吗?最近,在你面前的苦难和挑战中,你是否愿意因着主的再来与荣耀的盼望,继续忍耐行善、不丧胆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