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基督的心

作者: 多马 【 原创 】 2025-07-14

腓立比书二章58节: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引言

基督十字架的故事,在四本福音书中都有详细记载;而十字架的意义,更是新约书信中占据核心地位的重要主题。但在腓立比书这段经文中,十字架的意义却以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从那位亲自被钉十字架者的眼光出发,让我们得以窥见基督的心,走进祂的内在世界。在此,我们仿佛站在一块神圣的地土之上,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神学好奇心,而是为了让我们的生命被更新、被再造。这段经文历来被称为「基督的虚己论」(The Kenosis of Christ),不仅揭示了基督的降卑与荣耀,更为所有服事主的人立下榜样: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这是我们事奉的起点与归宿。

 

一、至高者的降卑:真正的谦卑

当有人请教奥古斯丁:「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他回答说:「第一是谦卑,第二是谦卑,第三还是谦卑。」这正是保罗在本段经文中所要强调的核心信息。在腓立比书第二章前段,保罗关切地劝勉信徒要「同有一个心思」,在福音上齐心努力。而真正的合一,不能靠外在行为协调,而必须建立在内心的谦卑之上。保罗指出:「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从原文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你们中间,应有这样的心思意念,这正是基督的心思。」许多时候我们生命中最大的张力,往往来自心的功用:我们是骄傲还是谦卑,是顾念自己还是体贴别人,是争取权利还是选择舍己?这些,都是「态度」上的问题。因此,许多英文译本翻译为:「你们的态度应当像基督一样。」凡真诚追求主的人都知道:当事情临到,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出于旧人——带着自我中心、愤怒、比较、怨怼。但如果我们愿意在主前安静,透过祷告让住在我们里面的基督来回应,态度就会被改变,行为也会随之不同。


二、虚己的荣耀:倒空却不失神性

保罗继续指出,基督本有神的形象,却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之事,反倒虚己。这里的「虚己」并不是指基督放弃了祂的神性,而是指祂甘愿隐藏祂的荣耀,放下天上的尊荣,取了「奴仆」的形象,完全的倒空自己。正如加尔文所说:「基督不能夺去自己的神格,但祂隐藏了神性,使祂的荣耀对世人来说似乎不存在。」道威则指出:「虚己的奥秘在于,神的本性使祂能甘愿进入人类有限的处境,同时仍不间断地作我们的神与主。」基督的虚己,是甘愿的卑微,不是软弱,也不是因罪而受罚,而是因祂的爱。祂愿意取了奴仆的形象,住在我们中间。这与亚当形成鲜明对比:亚当虽按神的形象被造,却想要「抢夺」神的地位;而基督原本就与神同尊同荣,却甘愿降卑,完成亚当未完成的顺服。基督具有上帝的形象,也取了奴仆的形象,显明祂具有双重身份——荣耀的创造主与卑微的仆人。这种自愿的降卑,不是丧失尊贵,而是透过舍己显明何为真正的尊贵。

 

三、顺服至死:十字架上的神性彰显

基督虚己的高峰体现在祂的顺服——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祂的顺服不只是行为上的顺服,而是内在心志的完全委身。祂没有被迫上十字架,而是自愿地走上那条苦路,这是神在永恒中就预定要成就救恩的方式。基督在十字架上的顺服,正是保罗神学的中心。祂以完全的爱承担我们应受的刑罚。神子在十字架上死去,是荣耀中的神在软弱中显出爱。祂为自己所爱的人类而舍己,显明了神就是爱。腓立比信徒对十字架并不陌生,但他们从不将它视为荣耀的象征。在那个时代,十字架是羞辱的象征,是为奴隶和叛乱者预备的刑具。而如今,我们高举十字架,是因为那位荣耀的主耶稣愿意为我们走向羞辱,彰显神超越人类智慧与权力的救恩大能。

 

结语

保罗在本段经文中隐含了两个深刻的对比:1. 基督的本性与祂因爱所取的奴仆样式的对比;2.    第一亚当与末后的亚当(基督)的对比。保罗要我们明白一个重要的神学原则:凡与基督联合的人,也必会去效法基督。我们若真属基督,就会越来越像祂。我们会发现,真正的谦卑,不是压抑自己,也不是否定价值,而是像基督那样,甘心放下「该有的权利」,为他人的益处倒空自己。

亲爱的弟兄姊妹,试想:若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效法基督的谦卑、顺服与倒空,教会会有什么样的改变?若神呼召你做一件艰难的事,你是否愿意说:「主啊,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愿我们常常以基督的心为心,活出荣耀的倒空与顺服,直到那荣耀的日子,祂亲自高举我们。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