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9共有的苦难和喜乐
腓立比书二章17到18节: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并且与你们众人一同喜乐;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
引言
保罗甘愿为腓立比信徒活出这样的生命见证而付上一切代价;同样,腓立比的信徒也乐意将自己当作活祭献上,为要使保罗喜乐。这是一种喜乐,是在属灵关系中流露出的永恒喜乐,远非世界所能给予。从这两节经文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这种美好生命关系所带来的动人情感:他们可以同进退、共患难、共享喜乐。我们常以为,喜乐只存在于顺境之中;然而保罗所强调的,是即使在苦难中,仍然可以持守喜乐。
苦难中的喜乐
保罗在写这封书信时,或许正处在如同他在哥林多时期那样的困境中——他的使徒身份遭到质疑和毁谤。但在这时,他向深爱他的腓立比信徒发出呼吁:除了为基督而服事之外,也请他们因着对他的爱,活出生命的见证,使他能对救主说:「主耶稣,请看,腓立比信徒在你的恩典中结出丰盛的果子。」你或许会觉得奇怪,保罗怎么可以这样要求他们?那是因为他深深地爱着他们。他引用旧约献祭中「奠祭」(将酒倒在祭物上)的仪式,来表明他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之血,如同奠酒一般倾倒出来,作为成全腓立比人信心之祭的献上。他深爱腓立比信徒,也因着神在他们生命中所成就的工作而欢喜。这种喜乐,自然地也成为他们可以共同拥有的喜乐。即使处在患难之中,因着基督,他们依然可以欢喜。这正是属灵生命真实的记号。苦难往往使人心生苦毒、埋怨,难以理解神的安排。但保罗却告诉我们,要靠主喜乐。那么,我们当如何在苦难中维持这种喜乐的态度呢?我们不妨来思想保罗当时的光景。保罗甚至把自己可能面临的殉道视为一场以腓立比人信心为祭的奠祭。他甘愿为他们的信仰舍命,这在他看来是一种荣耀的喜乐。只要腓立比人能坚守生命之道,活出福音的见证,那么即便自己为道殉难,他也心甘情愿。他说,若他的殉道成为腓立比人所献信心之祭的奠祭,他就大大喜乐——因为这不仅成就了他自己的生命意义,也成为福音极大的见证。保罗甘心作奠祭的态度,正反映了基督舍己为人的精神,也成为腓立比人效法的榜样。他之所以在苦难中喜乐,是因为他知道这苦难是为谁而受、其价值为何。如果保罗所经历的是一场为腓立比信徒和福音所献的祭,那这便是值得的,也必是喜乐的。他的思想始终围绕着基督——那位为我们毫无保留地摆上自己、献上完全祭物的救主。当祂临终之时高声喊道:「成了!」那是救恩的完成、爱的极致。
一同喜乐
「并且和大家一同喜乐」这句话,表明保罗确信腓立比信徒也会因他们为主所献上的祭物而欢喜。而保罗乐意与他们一同分享这份喜乐。他说,即使劳苦至极、甚至疲惫不堪,他也满心喜乐——只要这劳苦能成为对他们属灵生命的建造、信仰的栽培和见证的呈现,他就毫无保留地献上自己。这两节简短的经文,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一位身陷囹圄的使徒,内心却充满无法遏制的喜乐;他迫切盼望将这份喜乐深植在腓立比信徒的生命中。这也彰显了基督徒之间那种深刻的感同身受与彼此相交的情感。整卷《腓立比书》都洋溢着这种「在主里喜乐」的属灵氛围。面对可能来临的殉道,保罗的态度却是充满盼望与喜乐。这不是病态的死亡崇拜,而是基于一个清楚的属灵认识:死亡可以使基督得荣耀,使福音得传扬。教父伊格那丢曾引用保罗在这里的比喻,说:「最好让我能被倒出来归给神。」殉道对他而言,是对福音的见证,是一种属灵的献上。当教父波利卡普在火焰中殉道时,他的祷告是:「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如今看我为宝贵。」为主受苦不仅是一种特权,更是一个见证忠心的机会。即便处境艰难,我们仍可以以参与建立神国度的工为荣耀。弟兄姊妹们,保罗的喜乐源于基督的榜样;腓立比信徒的喜乐源自保罗的榜样;如今,这份从《腓立比书》中涌出的喜乐,也可以成为你我在属灵道路上奋勇前行的动力之源。
结论
无论处于顺境或逆境,我们都应靠着基督,以喜乐的心来面对。正如诗歌所唱:我以喜乐的心来面对我的环境,我以平安的心来应对我的处境;因为凡事都有神的美意,我要赞美,坚持到底。我以盼望的心来面对我的失望,我以积极的心来战胜我的沮丧;因为凡事都有神的美意,我要感恩,称谢到底。
弟兄姊妹们,我们是否真的拥有这份喜乐的心,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无论生死,我们是否已经预备好为主、为主里的弟兄姊妹献上自己?基督已经这样做了,保罗也做到了,那么,今天的我们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