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预备主的道路

作者: 李牧师 【 原创 】 2025-03-12
音频
预备主的道路
00:00/03:23

以赛亚书四十章3-5节: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或作“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当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 神的道。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因为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特别说明:文字经过修订,与音频有出入

1741年8月的一天,经历过辉煌和失败,经历过中风和康复,却再次陷入穷困潦倒、债台高筑的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ändel,英:George Frideric (or Frederick) Handel)回到家中,看到了他的老朋友詹南斯(Charles Jennens)给他寄来的一封邮件。他在绝望和无助中打开了这个邮件,以赛亚书四十章1节的内容映入他的眼帘:「你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接下来21天的时间,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完成了传世巨作——《弥赛亚》(Messiah)清唱剧。这是亨德尔的人生大转折,也是教会音乐的又一次神学高度的体现。这个伟大的作品,它的起头便是以赛亚书第四十章,今天我们也将从这章经文中选读。

以赛亚书第四十章被视为全书的重要转折点,本书前三十九章重点在于强调神对以色列和列国的审判;而从第四十章开始,焦点则转向安慰和救赎的大主题。并且,第四十章一开始便是「你们的神说:『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这样的信息,表达了神对他的子民以色列的安慰与应许,从而鼓励他们带着盼望回应神。今日选段(3-5节)便是在这个大主题之下展开。从内容上可以判断,这里的预备是特指迎接神的临到。当然,这是象征着神的救赎和复兴。

北国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所灭,南国犹大也受到同等威胁。尽管南国犹大在信仰立场上优于北国以色列,但国内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之后希西家等行真理的王在国内开展「宗教改革」时,还是有许多问题暴露出来。可见,南国犹大虽有耶和华的圣殿,但他们同样行事得罪神。当然,希西家去世之后,国家交在他年仅12岁的儿子玛拿西手中。这玛拿西是南国犹大历史上作王时间最长,作恶最甚的王(参代下三三1-9)。南国犹大最终之所以灭亡、被掳,正是因为玛拿西所行的恶(参王下二四1-7)。晚年以赛亚在这样的环境中服事,举步维艰。有学者指出,晚年以赛亚的主要服事方式,便是作文字创作。本章或许就是在后希西家时代所作,特为对百姓在极端悖逆的环境中宣告耶和华安慰的话。当然,以赛亚所宣告的话语,我们从新约圣经进行互涉对读时便能发现,这些内容都是为了预言我们的主耶稣并他所成就的救赎恩典。所以,这里提出「要预备」,便是预备自己合乎神的真理,以迎接将要降临的弥赛亚君王。

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字词分析。

「有人声喊着说」。这个短语的希伯来文为קוֹל קוֹרֵא(qol qore),表示有声音在呼喊;根据文字判断应该是强调信息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经文的上下文研判,这里应是指带来关键好信息的人在旷野呼叫。古代通讯设备落后,所以每每大战,传递信息主要依靠人力。这些人从战场上带回信息的人,无论信息好坏,都会向着城池高喊。当然,本处的高喊肯定是关乎得胜、关乎好事的信息,因为,①前文提到了神要安慰自己的百姓,为他们成就了荣耀的赦免;②第3节表示要预备耶和华的路,显然是表示迎接。所以,我们判断这里是传来好信息的喊叫。

关于这个预言,我们在新约福音书中看到了她的应验——施洗的约翰在旷野喊叫,特为预备主耶稣的道路。这预备的确是积极的,是欢迎天国的君王降临。

「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这个短语中的「旷野」一词在希伯来文中是בַּמִּדְבָּר(bammidbar),该词特指无人居住的荒地。依据上下文,并结合新约圣经的表述,我们确信这里的「旷野」一词,是用以象征人心的荒凉。若我们从以赛亚的视角来看,当时的百姓因受大环境的悖逆影响,整个国家、社会,普遍悖逆神。若我们从施洗约翰的视角观察,那时候的以色列已越来越世俗化,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神的应许。特别是当时社会的主流群体,如撒都该人,他们就是完完全全的不信派——他们不相信天使,不相信复活等关键教义,根本说他们就是无神论者。施洗的约翰也明确拒绝这些假冒为善的宗教领袖们以洗礼的外在形式逃避他们的责任(参太三7)。既然如此,传道人是否可以选择放弃他们呢?本处明确表示,不可以。传道人乃是要在这样的「旷野」中,「预备」一条道路。

所谓「预备」פַּנּוּ(pannu),意思是「清理」、「预备」。表示神并没有放弃,他终将照着自己荣耀的旨意,成就自己的预定。只是,在那大君王来临之前,他的使者要预备人心,就是那属灵的道路。

所谓的「路」(דֶּרֶךְ, derekh),指的是「道路」或「路径」。本处表示神所预备的救赎恩典。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中东地区的旷野,便会知道这里的说法有多么超凡。茫茫旷野,无边无际,人在其中最大的危险便是迷路。而这一切,都是象征。人在旷野中的迷失,不正是没有基督的人在这个世界的迷失吗?然而,神却呼吁使者预备道路。如果旷野有道路,那么旷野也就不再可怕了。在人生的旷野中,耶稣就是那唯一的道路。如果我们要活出不迷失的生命,信靠耶稣就是我们唯一的道路(参约十四6)。

「在沙漠地修平我们神的道」。这里的「沙漠地」希伯来文是בָּעֲרָבָה(ba'aravah),意思指「干旱之地」。这个表述很容易理解,因为以色列四周基本上都是如此。根据上文的分析,这里应该也是用于比喻人心。一个没有基督的人,他的里面完全是沙漠化的。在沙漠化的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生命;就算偶尔有生命体落在其中,也必因干旱而死亡。可是,现在神要「修平」(יַשְּׁרוּ, yashru),也就是要「使之平直」,成为神的「道」(מְסִלָּה, mesillah),即是那「高等级的大道」。在生命禁区中神要行神迹,让那生命的道在其中被建造。哈利路亚,这是何等的大荣耀啊!我们如何经历这一切呢?原来,我们的悔改就是一场神迹,是神为我们的荒漠人生开辟出了真理之路。的确,若不是神迹我们就无法解释,像我们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悔改归向神呢?!

「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这里的「山洼」(גֵּיא, gei)指「山谷」或「低地」,便是不足;「山冈」(הַר וְגִבְעָה, har ve-giv'ah)分别指「大山」和「小山」,表示多余。无论是不足还是多余,这都是障碍。如果我们把不足理解为无知,把多余理解为骄傲,便更容易理解这里的信息了。为什么「山洼」和「山冈」是福音的障碍呢?原来,对于无知的人,要他们接受福音几乎不可能。同样,对于骄傲的人,他们也认为自己不需要神的救赎。因此,这里的预备便是破碎天然人的生命,好让他们专心寻求主。

「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这里的「高高低低的」(הֶעָקֹב לְמִישׁוֹר, he'aqov le-mishor)原意为「弯曲」;「崎崎岖岖的」(הָרְכָסִים לְבִקְעָה, ha-r'chasim le-viq'ah)原意为「崎岖」。从行为观察,应是前面「山洼」和「山冈」的平行对仗句。不过,这里应是用于表示社会状况——群体性的扭曲。如果要成就神荣耀的安慰,必须先完成这些预备。惟有如此,才能迎来耶和华神的荣耀显现。诚然如是,施洗的约翰虽不是救恩的成全者,却也的确是主耶稣福音的先锋者。耶稣基督也正是藉着他的预备,显明在众人面前(参约一29-34等)。

亲爱的弟兄姊妹,让我们在这个预苦期,一同操练自己的灵命,并操练自己成为他人的祝福。如此,神的荣耀便在我们的教会及我们的生活中被彰显出来。只是,我们这些已经得到福音的人,生命光景究竟怎样呢?你是否真的预备好了呢?你将如何让自己成为这个时代的祝福呢?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