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神羔羊除去世人罪孽
-
音频
-
神羔羊除去世人罪孽
00:00/03:23
约翰福音一29节:次日,约翰看见耶稣来到他那里,就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背负”)世人罪孽的。
当施洗的约翰开始宣讲悔改的信息,并开始在约旦河施洗的时候,便有犹太人来询问他是否就是那要来的基督。于是,约翰便告诉他们,自己并不是那要来的基督,而是为基督预备的、那在旷野中发出喊叫的先锋者(参v23)。约翰显现在众人面前,他的主要目标便是为基督作见证(v7)。所以,当耶稣在他面前行走的时候,他便迫不及待地向门徒见证耶稣是基督,是神的羔羊。
「神的羔羊」(ὁ Ἀμνὸς τοῦ Θεοῦ ,ho Amnos tou Theou),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称呼。显然,这里的Ἀμνὸς(Amnos)特指用于献祭的羔羊,因此这里的短语用的是「神的羔羊」。如果我们稍微细心一点,这个说法最直接的对应信息,便是亚伯拉罕献以撒的那一件事情。那天上山的路上,以撒曾问亚伯拉罕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创二二7)」那天,亚伯拉罕的回答是:「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创二二8)」这句话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以撒就是神所预备的羊羔,因为他本就是神从无有中赐予的有。第二,后文告诉我们,神在山上为他们父子预备了一只羊羔,以代替以撒。第三,我们知道,人的生命何等尊贵,岂是一只羊羔所能代替的;那天在山上真正的代替,便是神自己的独生子。换言之,那天在山上亚伯拉罕凭着信心的眼光,看见了神荣耀的救赎。那天,他称那地方为“耶和华以勒”(创二二14),正是因为他看见了那荣耀的、神的儿子成为赎罪的羔羊。这是神荣耀的预备,是神救恩的明证。因此,当施洗的约翰强调耶稣基督是那「神的羔羊」的时候,便是指向了这荣耀的救赎者。显然,使徒约翰对于这个神学信息,在写作的时候曾做了一些伏笔,比如在后文中他提到,亚伯拉罕曾欢欢喜喜地仰望基督(参约八56)。这些信息无一不是在强调,耶稣基督就是那羔羊,是一切可见之羔羊祭物的实体。
在犹太教中,羔羊具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我们知道,创世记第三章论述始祖犯罪之后,神为他们用皮子做了衣服。这里的「皮子」עוֹר(‘or),原意是「皮肤」、「皮革」,就原文来看,具有很强烈的动物皮子的指向,所以大多数学者认为这里的皮子应该就是羔羊的皮。当然,这样的猜测和后方亚伯的献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就是献上了羔羊。另外,这里的皮子原文是עוֹר(‘or),与「光明」(אוֹר,‘or)发音相近,特为表示这皮子给落在黑暗中的人,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当然,对于犹太教而言最重要的便是逾越节。在逾越节的宴席上,神依然采用羔羊来象征着为成就他们的救赎而做的牺牲(参出十二21-23)。所以,这羔羊的象征意义十分明显。现在,施洗的约翰在众人面前宣告耶稣就是神的羔羊,使徒约翰把这段故事记载于本处,他们的用意都是一样的:宣告耶稣基督就是神所预备的、那真正的赎罪祭。在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同样明确地描述了弥赛亚如同羔羊一般,为众人的罪被牵到宰杀之地,默默无声地承受着痛苦和伤害。而这羔羊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荣耀的救赎恩典——背负世人的罪孽。
「除去」(αἴρων ,airōn),这个动词在原文含有「拿起」、「背负」、「除去」等含义。因此,这个词不仅用于表达基督移除了人的罪,更是深刻地表达了,基督实际成了人的罪。换言之,基督如何除掉世人的罪恶呢?并不是简单的、不符合律法的挪去,而是按照神公义的律法,亲自拿起了世人的罪,自己亲身来背负。所以,这里的「除去」,是把我们的罪的重担挪到他自己的身上,这就是基督的代赎,基督的十字架。
基督所成就的救赎恩典,是代替性的救赎。即是说,我们生命中的罪并不会凭空消失,因为神是公义的。因此,若要除掉我们生命中的罪,就必须要为此付上代价。罪的工价便是死(参罗六23),所以除非流血,我们的罪不可获得赦免(参来九22)。如今,神实实在在成就了这救赎的恩典,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神如何成就这恩典呢?原来是通过他独生子的代替。即是说,将我们的罪归算在耶稣基督的身上,使这无罪的成为罪(参彼前三18)。当耶稣基督成就了救赎的恩典,从死里复活之后。神又将基督所成就的义,归算在我们的生命中,使我们这些不义的人被算为义。所以,我们所获得的救赎恩典,并不是廉价的,而是重价的。故此,信徒今日竭力操练敬虔,以更好地服事上帝,乃是理所应当。
「世人」(κόσμου ,kosmou),该词在约翰的著作中,通常用以指所有的民族、所有的人类。请注意,我们不能把这个词理解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而是相对于犹太人而言。犹太人总是认为,弥赛亚的救恩是为犹太人预备的;现在,约翰告诉他们,弥赛亚的救恩乃是为世人预备的。所以,这里的世人表达的是跨越了肉体的犹太人,是超越种族的救赎恩典。当然,这与约翰福音的写作对象有关系。我们知道,约翰福音的写作对象应该是当时已知的所有教会,包含了犹太人教会和外邦人教会。所以,约翰笔下的「世人」,福音并不按照肉体的种族,而是按照神荣耀的拣选。因此,千万不要把这里的「世人」理解为世上的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这里的「世人」不是指世上的每一个人呢?这是因为限定性救赎的原则。我们知道,有一些错误的教导告诉信徒,神并没有预定人一定得救或一定不得救,人是否得救关键在于人是否坚定地信到底。换言之,人得救与否,与人自己的信有关系。如此,有些人虽然今天得救,但过后由于他的信的失败,也可能会不得救。然而,我们知道这些教导是错误的。其实,人是否得救关键在于神的预定与拣选(参弗一3-4),因为得救的本身是由于神的恩典(参弗二8-9)。人不能凭着自己得救,也不能凭着自己拒绝得救。我们称呼这救恩为「限定性的救赎」。世人本来就活在罪孽(ἁμαρτίαν ,hamartian)之中,除非耶稣基督拿走他的罪,否则任何人都不可与神和好(参来十二14)。因此,人是否得救的主动权,完全在于上帝自己。故此,这「世人」不能指世界上的每个人,也不会是用于指世界上的每个人。但是,这样说并不是反对人的信心在得救上的作用。我们知道,得救的恩典是藉着信的途径达成的。只是,这信心不是人自己产生的,而是来自神的赏赐。既然我们拥有了这得救的信心,便要在真道和圣灵中培育这信心,从而让信心不断地长大。因为,我们的救恩不仅关乎罪得赦免,也关乎基督二次再来时候,我们得着那完全的救赎。
是的,耶稣基督就是那背负世人罪孽的神的羔羊,我们万不可忽略这伟大的恩典。只是,你将如何在这份恩典中坚定依靠、竭力服事呢?今日的这篇文章将如何帮助你建立属灵的期待和预苦期的操练呢?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