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被卖与受辱

作者: 李牧师 【 原创 】 2025-03-21
音频
每日灵修默想
00:00/03:23

马可福音十四章43-50节:43说话之间,忽然那十二个门徒里的犹大来了,并有许多人带着刀棒,从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那里与他同来。44卖耶稣的人曾给他们一个暗号,说: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把他拿住,牢牢靠靠地带去。45犹大来了,随即到耶稣跟前说:拉比,便与他亲嘴。46他们就下手拿住他。47旁边站着的人,有一个拔出刀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个耳朵。48耶稣对他们说:你们带着刀棒出来拿我,如同拿强盗吗?49我天天教训人,同你们在殿里,你们并没有拿我。但这事成就,为要应验经上的话。50门徒都离开他逃走了。

 

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救赎与背叛,这些张力是不可能被忽视,也不可能得到消弭的。我们今日的选段,其中最具有戏剧性张力的,便是背叛与救赎这个话题。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犹大的出卖,一群自诩盼望弥赛亚救赎的人,却在犹大的引领下,把他们的弥赛亚交给了外邦人以判处死刑。然而,事情远远不只是如此,一群在逾越节晚宴上宣称降与耶稣同死也愿意的门徒(参太二六35;可十四31等),却在耶稣被捕抓的时候,四散逃开了。他们在危机时刻,选择放弃了他们的拉比、他们的主、他们的救赎主。当然,这与耶稣基督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为了这群软弱的门徒,虽然与神同等却甘愿道成肉身(参腓二6;约一14),以主动的顺服来成全这荣耀的救赎。因此,耶稣基督的顺服与门徒的软弱,耶稣基督的舍命拯救与犹大的出卖,形成了戏剧性的张力。我为什么说这事戏剧性的张力,因为这本不应该发生;然而,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谈到张力,这里最重要的张力便是耶稣基督与犹太宗教领袖们之间的张力。由于耶稣基督的教导挑战到、甚至是颠覆了犹太宗教领袖们向来所把持的传统权威(参可十一27-33),这使得他们对耶稣痛恨至极。比如,耶稣基督宣告自己拥有赦罪的权柄(参可二7),他洁净神的殿(参可十一15-17)等,桩桩件件,在犹太宗教领袖看来,耶稣已经挑战到他们的宗教秩序了。因此,这些名誉上事奉上帝的人,却开始筹划要杀害上帝的儿子。正是因为这个大背景,所以才有了犹大出卖耶稣这一幕。

说到犹大,作为十二使徒之一,他背叛耶稣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无人知晓,因为福音书对此从未做过多的分析。在约翰福音中,也不过只是提供了一些关于犹大这个人的基本人品的问题,说到他平常喜欢贪污、挪用等(参约十二6)。但是,对于犹大为什么出卖耶稣,显然没有非常具体的说法。那么,我们只能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从神学的角度切入。

根据改革宗神学的归纳,认为犹大的行动在他个人当然是出于其自由意志(所以他要肩负这个罪),但却成就了上帝的荣耀预定,即那必成的事(参徒二23)。加尔文认为,恶人常常不情愿的为义人效力;又提出,神总是没有恶的使用恶人的恶,以成就神自己的义。这些信息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犹大的行为并没有超越神的掌权,这一点非常重要。就人的责任来说,犹大需要为出卖耶稣的行为付上罪的重价;于是,主说他「不生在世上倒好」(参太二六24;可十四21)。可见,犹大的罪是极大的。然而,这却不是神掌权的失败,让仇敌的势力渗透进来,伤害到了耶稣。其实,这一切的事情发生,都在神的旨意中,因为耶稣如何去世、如何被出卖,都是旧约圣经的预言的应验(参太二六24;可十四21)。实际上,我们也可以通过「出卖」(παραδίδωμι, paradidōmi)这个词进行观察。一般上认为,这个词在救赎叙事上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犹大的背叛,也指向圣父将圣子「交与」世人(参罗八32),显明了救恩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请注意,我们的分析并非为了排除犹大的罪;相反,我们是为了强调犹大在这件事上完全的落入恶中,只是神荣耀的护理和掌权,让犹大的恶没有发挥恶的果效,倒是被神使用成就了神的旨意而已。这一点,最好的例子便是约瑟的人生经历,以及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的人生经历。他们都深深经历到了,恶人不情愿为他们效力的情况;这里其实也是如此。但犹大自己的罪是大的。比如,这里提到了犹大出卖耶稣的暗号——亲嘴。

「亲嘴」(φιλήμα, philēma),这是犹太人用以表达对拉比的尊重的举动(参路七45),就动词(φιλέω, phileō)形态来分析,在约翰福音中更是特指父与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参约五20)。然而,犹大却以此作为出卖耶稣的记号。犹大的亲嘴作为出卖耶稣的暗号,便是以虚假之吻反衬了这位道成肉身的耶稣的真实之爱了。

犹大和差役夜间前来捉拿耶稣,几乎把他当成了「强盗」(λῃστής, lēstēs);本处耶稣所说的「强盗」,原意指政治叛乱者(参可十五7),这暗示着犹太宗教领袖们对耶稣的污名化处理。当然,耶稣最后也的确成为了一位有名的强盗——巴拉巴——的替死者(参约十八39-40)。他们对耶稣的羞辱,在此表露无遗。耶稣基督曾表示,有一个人把园子租给了租户,然而收租的时候他的仆人和他的孩子却被这些租户所羞辱、杀害(参可十二1-11)。可见,这些暗示耶稣是强盗的宗教领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盗(参约十8);他们实在是以上帝的名,行抵挡上帝的事了。

只不过,我们的主为了成就那荣耀的救赎恩典,他甘愿受辱。所以,这里的「拿住」(κρατέω, krateō)与耶稣的顺服之间,我们需要做一些的讨论。κρατέωkrateō)一词在十四章1节适用于表达犹太宗教领袖们的计谋——「想法子……捉拿耶稣」,所以他们寻找犹大作为突破口,又收买了假见证人(参可十四59等),更是污名化耶稣为政治犯(参约十九12等)等等;然而,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拿住耶稣,其实根本原因是耶稣主动的把自己交出去(参约十18)。我们知道,耶稣基督有权柄命令天使为他争战(参太二六53),但他却拒绝了。如此,我们便看见了基督的被动顺服(Passive Obedience)与主动顺服(Active Obedience)在此交织:他甘愿被缚,为要释放罪人(参加五1;罗四25等)。

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神定意将他压伤(参赛五三10),特为成就荣耀的赎罪。我们的逾越节羔羊——耶稣,他已经为我们的缘故而被杀、献祭了(参林前五7),所以他真正的背负了我们的罪孽,从根本上出去了我们的罪孽(参约一29)。我们的主被犹大出卖,被门徒离弃,曾孤单的独自承担了罪的审判;然而,他独自的担当却成就了教会众人因他得以称义,蒙神悦纳的根本(参赛五三3-4;罗四25;彼前三18等)。

所以,让我们在这预苦期安静自己,感恩耶稣,专心跟随吧。我们晓得,若不是耶稣,便无人能以得救了。只是,我们跟随耶稣是如同犹大一样专求自己的益处呢?是如彼得一样以自己的意志服事神呢?还是效法耶稣基督,专心顺服神的旨意呢?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