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替罪的羔羊

作者: 李牧师 【 原创 】 2025-03-23
音频
替罪的羔羊
00:00/03:23

以赛亚书五十三章4-6节:4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背负我们的痛苦;我们却以为他受责罚,被 神击打苦待了。5哪知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6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

 

相信各位弟兄姊妹一定对「替罪羊」这个说法不陌生,但是这个说法究竟从哪里发展出来的呢?原来,这个说法是从圣经利未记第十六章发展出来的。在今日的社会语境中,「替罪羊」特指为他人的过犯或罪过背锅的人;但就圣经文本来看,首先是指向那归于阿撒泻勒的羊羔,其次是指向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原来,耶稣基督才是那位真正的替罪羔羊——神将我们的过犯都归在他身上。

我们今日所选读的经文来自以赛亚书的「仆人之歌」,在这个篇章中主要描绘了一位耶和华受苦的仆人的形象,并告诉读者这为受苦的仆人是以色列的拯救;甚至是万国的拯救。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解经家,对于以赛亚描述的原型究竟是谁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从新约视角来解读这里的经文,答案却非常明确。我们知道,在使徒行传中也记载了一位埃塞俄比亚的太监的疑惑:「请问,先知说这话是指着谁?是指着自己呢?是指着别人呢?(徒八34)」腓利就根据这经文来传讲了耶稣基督。即是说,腓利认为这里受苦的仆人,就是耶稣基督。当然,在彼得的书信中也同样将这受苦的仆人的描述,应用于基督身上(参彼前二24-25)。可以这么说,整个新约都将这受苦仆人的描绘,应用于基督的身上(参太八17等)。

以赛亚书第四首仆人之歌(五二13-五三12)是四首仆人之歌的高潮,其核心信息在于揭示「受苦仆人」乃是一位替代性牺牲者。今日选段(vv4-6)位于整段经文的中心位置,形成神学上的枢纽:从旁观者的误解(v4a)转向启示性的真相(vv4b-6);从「被动受苦」的表象(被击打、苦待)转入「主动代赎」的实质(担当、背负、归罪)。这种转折呼应了渐进启示的特点——即旧约的影儿在新约的实体中显明(参西二17);也明确了救赎进程释经学的基本理解进路——以基督为中心的圣经理解。通过这个文学分析,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属灵事实:耶稣,是神所预备的替罪羔羊。让我们暂时再次回到前些天的灵修文,也就是来自约翰福音的、关于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的论述,这里再次明确了耶稣就是那位背负我们众人罪孽,特为除去我们众人罪孽的羔羊。

「他诚然担当我们的忧患」(עָלָיו חֳלִיֵנוּ נָשָׂא,ʿālāyw ḥŏlîyēnû nāśāʾ)。请注意,这里的「担当」(נָשָׂא, nāśā’)一词,原文有「举起」、「背负」的意义。根据利未记的教导,祭司必须要担当百姓的罪孽(参利十17),并且要将百姓的罪藉着礼仪律归于阿撒泻勒(参利十六22)。由此可见,这里的「担当」所指的便是担负他人的罪孽。这里的「忧患」(חֳלִי,choliy)原文是「生病」或「忧患」的意思,在这里应该不仅是指身体上的疾病,更重要的是指罪的可怕后果(参诗三八3-7),也就是罪的咒诅(参加三13)。根据本处的完成式动词「担当」,我们可以确定我们一切的过犯和罪孽,在基督代替我们步上十字架的时候,就都已经被挪去了。因此,我们的罪过并非不用受审判,而是基督代替我们受了那可怕的审判。于是,他便「被苦待」了。「被苦待」(מְעֻנֶּה,məʿunnēh),这里采用的是被动分词形式,应该是指外在的压迫。根据下文我们可以知晓,耶和华定意将这仆人压伤(v10),使他成为了赎罪祭。我们众人的罪,都归在他身上。这里的「压伤」(פָעַם,pāʿam),原文指重重击打。可见,这女人的后裔因为救赎的需要,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神学信息,便是「归算」(imputation)。本处的「归」(הִפְגִּיעַ,hifgîaʿ),原文有「触碰」、「相遇」、「抵达」等含义,这个完成式动词的表述,特为说明耶和华将罪转移到这受苦的仆人身上。请注意,这个转移罪的描述,便是献祭礼仪中的表述——祭司将人的罪归算到那祭牲的身上。因此,我们便再次看到了耶和华将罪归算到耶稣身上的事实。

谈到「归算」,我们不得不再次明确一下:神将我们的罪归算在基督身上,却将基督所成就的义归算在我们身上(参林后五21)。就此而言,我们的因信称义的第一步一定不是人的行动性的结果,而是因为神主动性的成全。我们本来是没有义的罪人,但基督所成就的义,因着圣灵的重生临到我们的身上。今日,我们可以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座前,向神坦诚自己,从神得怜恤、蒙恩惠,神也做了我们随时的帮助(参来四16),这完全都是出于基督荣耀的救赎——为我们的过犯他被交给人,为我们的称义他从死里复活(参罗四25)。

我们知道,旧约一切的献祭制度都是指向耶稣基督的预表,因为整个礼仪律都是为了预表基督而存在。因此,旧约所有的献祭的本身,都不能成就真正的称义。参与到献祭中的人们,之所以获得了称义的恩典,都是因为藉着礼仪而信神所预备的救恩。即是说,献祭的本身是那为了巩固选民信心的、彰显上帝应许的、外在的样式或记号。因此,凡来到祭坛前的人,不是依靠祭物本身,而是依靠设立祭祀制度的神,并他所给予的应许。就此而论,旧约的所有圣徒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在基督里因信称义。只是,他们是展望基督的救赎,而我们确实回望基督的救赎。基督才是一切献祭的核心意义。在基督的十字架上,神的公义与恩慈在这里相遇。在神的公义中,基督为我们的罪献上了自己,成为了永远的赎罪祭,在神的公义中被杀害,还清了在他里面的人的罪债。在神恩慈中,基督是代赎被神所肯定,从而在基督里的人得蒙奇妙的赦免与拯救,从而得以与神和好(参林后五18)。可见,这荣耀的基督的替罪是成功的、是彻底的,更是所有罪人的盼望;只是,那在其中得蒙益处的,却只有那在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蒙神拣选的人。因为,这救赎的恩典,是神主动的成全,而非人主动的成就。因此,这替罪的羔羊是神荣耀的恩典,而非人努力的成就。

那么,我们在这预苦期究竟要操练什么呢?我们当然不是要藉着操练达到什么得救的条件,而是为了在操练中更深地经历基督自己。我们在基督舍命中与神和好,所以我们今日愿意记念基督的舍命的大爱,从而在与神和好的恩典中追求与神更加接近。只是,你在这份操练中信心得到怎样的造就呢?在过去十几天的操练中,你如何从中获得属灵的益处呢?另外,你会不会因为自己积极参与晨更祷告,而身旁的人没有参与其中而感到心怀不平,或显得自义呢?愿神怜悯我们!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