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2乐在其中

作者: 多马 【 原创 】 2025-07-21

腓立比书三章1节:弟兄们,我还有话说:你们要靠主喜乐。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于我并不为难,于你们却是妥当。


      引言 

喜乐,是生命真正的价值所在。哲学家叔本华曾说:「若不快乐,活着作什么?」一个人若失去了喜乐,生命便失去了光彩与意义。圣经中,当罗马教会因食物问题而争论不休时,使徒保罗提醒他们:「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换言之,神的国度以公义、和平与喜乐为核心:公义是对神的回应,活在祂的面前,行事正直;和平是对人而言,努力追求和睦相处;而喜乐则是对自己,是内在生命的真实体验。对保罗来说,喜乐不是一种被动的感觉,而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一种「去作」的生命实践。这个动词意味着以言语赞美与颂扬。因此,他劝勉我们:「你们要靠主喜乐。」


如何得着喜乐 

在这忧患满盈的世代,我们从哪里可以寻得真正的喜乐?若我们敏锐地环顾四周,常不禁感到沉重与哀伤,如古人所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那么真正的快乐从哪里而来呢?哲学家罗素指出,快乐有四个基本要素:健康、免于困苦的物质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有意义的工作。然而,我们常误以为喜乐源自满足,于是在人生的财富、名誉与成就上竭力追逐。然而,这些都像一个无底洞,永远填不满人的心灵。正如传道书所说:「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传道书1:8)。真正的喜乐从何而来?保罗的答案是:「你们要靠主喜乐。」真正的喜乐,是从神而来的,是与主联合、与祂相交的生命自然流露。因此,哪怕在艰难环境中,有些信徒仍能面带微笑,相信明天必是晴天。对保罗而言,喜乐的根基并不在于他是否被看好,是否获得释放,而在于福音得以传扬,基督的十字架带来赦罪的平安,主的复活更是喜乐的泉源。

 

喜乐的根源

喜乐是腓立比书的主旋律,全书中共提及「喜乐」十四次之多。本节经文第一次出现「靠主喜乐」这一句,不仅指出神是我们喜乐的根源,也说明了这种喜乐的性质:是在主里的喜乐,是一种超越环境的属灵喜乐。保罗的生命见证正是最有力的说明。外在环境虽有波动,但保罗的喜乐却根植于基督。例如,当腓立比教会因听从劝勉而合一时,他心中便充满喜乐;他们灵命成长、站立得稳时,他就被喜乐充满;即使身陷囹圄,他也因信徒生命的改变而喜乐。保罗的喜乐不是短暂的情绪反应,而是深层的属灵状态,是一种在顺境或逆境中都能持守的喜乐。因为他深信:不论环境如何转变,万事的主权仍掌握在那位不误事的主手中。即便眼前所见似乎不佳,终必成为祝福,成就神的荣耀。正如神学家巴特所言:「这种喜乐是一种反抗逆境的喜乐。」又如同诗歌中所唱:「苦难是祝福,患难是恩典。」惟有转眼仰望神,你将会看见神爱你的更多,你将看见神在你生命中的祝福更多,这样你才能持守那从神而来的喜乐。

 

喜乐的福分

那么,我们如何可以得着这种超越环境的喜乐呢?原文中「靠主喜乐」是「在主里喜乐」的意思。这个「在主里」不仅是我们蒙恩的起点,更是我们生命的范围与属灵的居所。我们是在主里得救赎,罪得赦免;在主里成为新造的人;在主里蒙拣选,并得儿子的名分。正如保罗在歌罗西书2:6所说:「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祂而行」,原文意即「在祂里面行」。一个真正活在基督里的人,才能脱离自我中心。唯有以基督为至宝,人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才会彻底改变。越亲近主,越能从「自我」的牢笼中得释放;越少自我要求,越能享有真正的喜乐。我们常常因不断的欲望而烦恼——不论所求是否得着,都难以真正满足。安徒生童话《渔夫与金鱼》中贪婪的渔妇,就是无法满足的典型写照。唯有在基督里,以基督的心为心,我们才能得着真喜乐。正如腓立比书所记,基督虽与神同等,却不以为强夺之物,反倒虚己。原文「虚己」意为「倒空自己」——一个真正倒空自己的人,不再抓取、不再要求,反而是最能享受神所赐喜乐的人。

 

结论

主耶稣是喜乐的源头,也是保罗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虽然环境会使人产生短暂的喜乐,但真正深邃、持久的喜乐,无法建立在不断变动的现实之上。唯有「在主里」的喜乐,才能经得起环境的考验。这种喜乐的根源不是外在的顺境,而是那位永不改变的救主耶稣基督,以及祂所赐下、叫人喜乐的话语。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是否正经历各种环境的挑战?你是否仍能靠主而喜乐?你是否相信——无论眼前如何——一切都是出于神的美意?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留言
  •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