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腓立比书二章9到11节: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引言
本段经文完美展现了耶稣基督从降卑至升高的过程。祂的升高,是上帝的奖赏,更彰显了上帝施恩的法则。然而,基督的降卑并非为了升高,因为祂本为至高,与上帝同等。祂的降卑,是出于完全的谦卑与顺服。保罗在此从神儿子的自我卑微——虚己、取奴仆的形象、顺服至死——过渡到祂被高举的荣耀。主耶稣已经被公开高举,回到祂受苦之前的荣耀地位。祂曾为救赎而取了肉身,与人认同,因此隐藏了祂原有的荣耀与权柄。如今祂升到父神的右边,祂的真实身份被完全显明,那永恒的尊荣也被揭示出来。耶稣是唯一的救主,而耶稣这个名字,就是救主的名!正如我们在敬拜中常常高唱:「主的名超乎万名之上,配得我们全心的敬拜与赞美!」
基督的神性
在圣经中,极少有段落如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那样,深刻地揭示了耶稣的身份。他称耶稣为「主」(κύριος),这在希腊文中正是旧约中「耶和华」的名。熟悉旧约的人一听到这个称呼,自然会联想到那位与以色列立约的圣洁上帝。保罗称耶稣为「主」,并非单单强调祂具备神性,而是在宣告祂作为救主所拥有的神圣权柄。耶稣被升为至高,乃是进入了父神的荣耀——祂本有的荣耀,如今再次显明。本段经文以明确有力的语言,揭示了基督的神性。祂如今在天上,享有与神同等的尊荣。使徒约翰在《启示录》中也以图像与象征描绘这位荣耀的主:祂坐在神的宝座中间,戴着尊贵荣耀的冠冕,这正是天上真实的景象。基督复活,是复活初熟的果子,自亚当堕落以来,祂是第一位以不朽的身体从死里复活者,带着复活的身体升天,战胜仇敌,回到荣耀中。祂坐在神的右边,不仅象征救赎大功已成,更预表祂将再来,作和平之君,使仇敌成为祂脚下的脚凳。我们必须明白,这里的「被高举」,不是指基督本性的提升,因为祂本来就是神,而是指在祂道成肉身、受死、顺服之后,作为救赎者所获得的尊荣。这是祂作为宇宙之王独有的地位。保罗以「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三层描绘,说明耶稣的权柄超越一切受造之物:「在天上」包括天使与一切属灵存有;「在地上」包括所有人类,包括当时在腓立比逼迫信徒的人;而「地底下」则可能指阴间之人,或是将来要复活的死人,他们也都要承认基督是主。基督的神性,通过祂的降卑与升高,在人类历史与宇宙中被完全揭示。
卑微与高升的关联
我们再回到这三节经文中的关键字:「所以」。这个转折词表明耶稣的受辱与祂被父神高举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保罗的书信中,每当出现「所以」一词,都值得我们特别留意,因为它通常标示出前后逻辑的重要连接。就如他时常使用「第一」来强调要点,你永远也找不到他所谓的第二在哪里。耶稣被升为至高,是应验旧约的预言。例如,以赛亚书52章13节到53章12节,描述那位受苦的仆人:「我的仆人行事有智慧,必被高举上升,且成为至高。」同样,诗篇第二篇也宣告了天父对弥赛亚的应许:「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耶稣在受难后被高举,让万民认识祂,正是因着神的应许和计划。这一切的荣耀归于祂,因为祂本就是神子。早期教会的神学家们已认识到,圣父与圣子在本质上完全合一。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6节强调:耶稣被升为至高,是因为祂本有神的本质。因此,祂受难后被高举,不仅合理,更是神爱的彰显。天父爱祂,看着祂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听见祂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同样,也听见祂的祷告:「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儿子。」这爱使祂在羞辱之后,得以回到荣耀里。将来有一天,无论是主动或被动,「因耶稣的名,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那时神的旨意将完全显明。「屈膝」是敬拜与尊崇的象征,也是在祷告中表达顺服的姿态。保罗在此断言,神已将这至高的尊荣赋予基督,万民终必屈膝,万口终必称祂的圣名——祂的名是超乎万名之上的名!
结论
保罗深切盼望腓立比的信徒能真正向这位超乎万名之上的耶稣屈膝跪拜。主耶稣所成就的一切,是否已在我们生命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否足以让我们愿意降卑自己?因为通往升高之路,唯有一条,就是先自卑。正如主所说:「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愿我们在默想基督的降卑与升高时,学效祂的样式,存谦卑顺服的心,走上荣耀的道路。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