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玛拉基书概述(4)
玛拉基书四章5-6节:“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免得我来咒诅遍地。”
这是一个附篇,目标在于帮助读者厘清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回国顺序,从而更好地坚定对本书写作日期的把握。
一.作者与写作时期
1.本书作者的争议
2.本书作者的澄清
3.本书成书的日期
4.附则:以斯拉和尼希米归国的次序问题
关于以斯拉和尼希米的回国次序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都不存在有争议。传统上认为,先是以斯拉于主前458年左右回国——如果接受以斯拉记七7节是指亚达薛西一世(前464-前424)的话,这个日期是成立的;而尼希米则是于主前445年左右回国(丁道尔,230;又人人,65-6;又唐佑之,327;又华德凯瑟,9;百科全书,114;又傅理曼,365等)。但是近现代有学者指出,以斯拉有可能是在尼希米之后。之所在学界提出这一看法,是因为有人认为「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不少片段以第一身份记载,学者多认为这些片段来自二人自传式的回忆录。(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根据他们的分析,「以斯拉记七1节到十44节是以斯拉回忆录的上半部」,而「尼希米记一1节到七73节是尼希米回忆录的上半部分」(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至于二人回忆录的下半部分,分别是尼希米记七73节到十39节——以斯拉部分,和尼希米十一1节到十三31节——尼希米部分(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
有学者提出,根据传统看法,以斯拉是在主前458年奉命回国建立司法体制(拉七7、25-26),再根据尼希米八到十章的叙述,也就是说以斯拉回国十三年无所作为,直到回国十三年后才开始执行他的任务(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这样的结果令人费解。
同时,根据这些学者对圣经的研究,认为尼希米和以斯拉很有可能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因为在二人的传记中兵没有「很自然」的提及对方的名字,而他们却不厌其烦的记载了很多其他人的名字。在仅有的一次提及的情况下,也不过是在叙述的最末了(尼十二36)。所以,这些学者认为该现象很有可能是他人的补笔而已(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并且,这些学者从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得到了一种支持,就是他将圣经中的以斯拉回忆的部分和尼希米回忆的部分进行重组(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这样,这些学者得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答案——以斯拉和尼希米并不是同时代的人(唐佑之,329-30),之所以我们误会他们是同时代的人,是因为我们错误地解释了以斯拉记的七章7节。以斯拉记七章7节并不是指亚达薛西一世,而是亚达薛西二世。这样,以斯拉回国的时间就是主前397年。甚至有人还提出可以根据考古资料,断定以斯拉和尼希米并非同时代的人(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
倘若这就是事实,那么读者不禁要问,以斯拉回国的时间是否太晚了(唐佑之,330)?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将尼希米记第八章的内容进行重新编辑呢?是否要把尼希米记八章9节的尼希米处理掉呢?
另一些主张以斯拉晚于尼希米的学者认为,在以斯拉记七张7节处,很可能是漏了一个「十位的单位」,也就是说那里的日期应该是「第二十七年(主前438)或第三十七年(主前428)」(百科全书,114;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然而,这也不过是学者们一厢情愿的说辞和猜测而已,就连主张这个思想的《证主圣经百科全书》自己本身也存在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就在该书的117页,有一个犹太人三次归回的表格,其中就主张以斯拉先于尼希米,于公元前458年归回(百科全书,117)。并且,随着考古的深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的可靠性」(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由此可见,尽管传统的看法——以斯拉先于尼希米回国——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解释难处,但并非不能接受(旧约参考资料,电子版)。反而是另外的学说,显得问题重重,更加难遇令人接受。因此,我们确定以斯拉是公元前458年回国,不过由于缺乏行政力度,他的工作重点便在文献编辑上;主要有历代志和诗篇。后来,在尼希米回国之后,他们彼此同工,成就了那个时代的大复兴——向着律法归正的宗教改革。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